“目前我們的空氣監測站中,城市站有1734個,全國的監測站加在一起大概有六七千個。我國的空氣監測站,從功能、數量上看,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月22日,生態環境部宣教司舉辦生態環境監測相關業務知識講堂。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肖建軍介紹,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成立40多年來...查看詳情
2021-06-23
碳達峰、碳中和,無疑成為當下的熱門話題,也成為產業競爭高地,有專家甚至稱碳中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對能源化工行業來說,也是挑戰與機遇并存。圍繞碳中和如何布局產業鏈、創新鏈?哪些技術路徑更契合實際?在日前由陜西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部、亞洲開發銀行主辦的第一屆碳...查看詳情
2021-06-23
油氣行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和驅動器,能夠發揮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產業鏈平穩運行的關鍵作用。隨著我國設定“雙碳目標”、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減污降碳新階段,國內對于油氣行業如何轉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開展了越來越多的討論。對油氣行業...查看詳情
2021-06-23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水質監測行業產業鏈上游包括各種水源,如我國地表水,包括各河流、湖泊水庫、飲用水源地、城市景觀河道、水利工程水,以及我國各污染行業排除的廢水污水;中游包括水質監測設備和水...查看詳情
2021-06-22
科學儀器勢進行科學研發的必備品,在當今比拼科技實力的年代,全球對于科學儀器的需求不斷增長,市場規模已超過650億美元。從地區來看,北美、歐洲、中國和日本是主要市場,并且未來隨著這些主要國家對于科技研發投入的增長,預計全球科學儀器行業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全球科學...查看詳情
2021-06-22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時間,已進入倒計時。6月3日,在以“慧聚虹橋論壇、共商綠色經濟”為主題的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專題對話上,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李瑾表示,目前全國碳市場的交易基本滿足了上線條件,“在這個月,交易所在做最后的一些準備,保證碳交易順利上線。...查看詳情
2021-06-21
在“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定調下,“全國上下一盤棋”局面火熱發展,許多城市已經積極啟動了行動計劃。5月的最后一天,上海浦東上線“智慧能源雙碳云平臺”,用以開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的開發應用,打造“雙碳”示范區。往前...查看詳情
2021-06-21
日前,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發布2020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十大科技進展包括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決策的我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研究、面向未來的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創建、黃金航道開發與河流生態保護協同的理論與方法體系、大氣污染與氣候變化...查看詳情
2021-06-21
引言近日,習主席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參加領導人氣候峰會,再次強調了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堵摵蠂鴼夂蜃兓蚣芄s》締約方大會第26次會議(UNFCCC COP26)將于2021年11月在格拉斯哥召開,屆時世界各國將繼續表達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關鍵行...查看詳情
2021-06-21
昨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自2020年1月起,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使用衛星遙感影像解析技術對環境污染點源問題進行監測識別,通過一年多的大范圍掃描、高精度監測、精準“打擊”治理,污染點源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環境監管科學化水平得到提升。衛星“照妖鏡”鎖定污...查看詳情
2021-06-17
“綠色化”與“數字化”的協同是十四五發展的主旋律?!?060”目標確立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加速推進。城市作為“碳中和”目標實現的最大應用場景,智慧城市建設是“碳中和”全面展開的最好抓手,以“智慧環?!睘閷虻牡吞籍a業、低碳環保等,是實現“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查看詳情
2021-06-17
“‘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監測將圍繞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需求,深化水環境質量監測評價,提升水環境監測預警和水污染溯源能力,構建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敝袊h境監測總站副站長劉廷良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深圳質控創新中心2021年第二期技術交...查看詳情
2021-06-17
人工智能的技術進步與應用進展始終是輿論關注的焦點。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支撐下,把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在環保行業中,將環保設備制造、環境治理技術與智造技術融合發展,并挖掘整體產業鏈的數據價值。目前,對于供水設備、水質監測、流域治理數據的提取、利用等能力大為...查看詳情
2021-06-17
1.碳中和發展浪潮已起,把握時代進程機遇期1.1.我國開啟碳中和進程,政策大力推進驅動碳中和落地全球平均氣溫呈上升態勢,降低碳排放成全球共識。世界氣象組織數據 顯示,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呈震蕩走高態勢,2020年全球 平均氣溫為14.9℃,較工業化前(1850-1900 年...查看詳情
2021-06-15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深刻認識碳達峰、碳中和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大特征,就是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查看詳情
2021-06-15
記者9日從江蘇省國資委獲悉,近日,國內首個電力行業碳排放精準計量系統在江蘇省國信集團旗下的新海發電有限公司正式上線。該系統不僅能夠精準計量火力發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還可實現碳排放實時監測?!半p碳”目標下,碳排放核算是準確掌握碳排放變化趨勢、有效開展各項碳減排...查看詳情
2021-06-15
1. 全球碳抵消機制概況1.1. 碳抵消機制概況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氣候問題,人們逐步意識到人類活動對于氣候變化的重大影響?;诖?,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談判孕育而生,考慮到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發展階段及人均碳排放等的差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制定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查看詳情
2021-06-15
一、水泥行業是排碳巨獸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發布的《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2020)》,建筑全過程可分為以下四個組成部分:建材生產和運輸、建筑施工、建筑運行以及建筑拆除。2018年,建材生產階段占全國能源碳排放比重達到28.3%,水泥作為建材工業子行業產生了超過80%的碳排...查看詳情
2021-06-10
全國碳市場將于6月底前上線交易。目前,電力行業已被納入全國碳市場,預計后續還會納入石油、化工、鋼鐵等行業。6月9日晚,著名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名為《碳中和,未來之變》的演講,分享了這一信息,并表示中國已...查看詳情
2021-06-10
本文從“全球氣候變化與世界各國行動”、“中國碳中和面臨的挑戰與愿景”、“中國綠色低碳發展實踐探索”、“中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路徑思考”四方面闡述了碳中和愿景下的城市綠色發展。01全球氣候變化與世界各國行動工業革命以來,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暖,威脅著全球生態安全,...查看詳情
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