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的家電市場,在最近一年多時間里,變數之多、變化之快,讓過去30多年習慣“小步慢跑”、“碎步小跑”、“穩扎穩打”的眾多家電廠商們,產生嚴重的不適應感。
其中變化最多、且最大的,家電圈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是,品牌競爭格局,一直在洗牌,而且愈洗愈激烈。當前家電品牌格局的洗牌,已經不是簡單“大魚吃小魚”,而是通過場景新賽道的更迭,加快了對老賽道巨頭企業的直接對陣和正面競爭;
二是,渠道變革層出不窮,除了線上線下的京東、天貓、蘇寧們,還有拼多多、抖音、快手,甚至小紅書等新興渠道的崛起,這在進一步分化家電廠商的零售體系布局和商業資源,也加深家電廠商的經營負擔和壓力。
當然,還會有很多人說,這一年多以來,家電市場的變化絕對不止于此。特別是在一線市場上,低價格競爭徹底失靈了、消費需求太多變了、原材料持續漲價終端卻還在不斷壓價,大家都很累也很苦。
的確,對于家電廠商來說,越來越難以把握的,則是商業規律、市場趨勢和消費方向。在這種情況下,一線市場的經營和競爭,特別是用戶訂單的搶奪就變得關鍵和重要。
正如一位家電營銷干將所說的,“輿論最近總有一股唱衰行業、唱空區域實體店的聲音。其實面對行業一系列的變化,包括渠道的碎片化、消費的圈層化、經營的多變化,這些都是宏觀趨勢。對于所有家電廠商來說,要關注宏觀,還要關注微觀即執行力,產業所有變化都需要通過家電廠商一臺臺的貨賣出去、一個個的用戶找準,才能完成一系列戰略變革成果的落地”。
在這種市場格局之下,對于家電廠商來說,擺在面前的道路至少還有一條:那就是盡快回歸商業競爭的原點,真正依靠專業化的用戶策略、多樣化的經營創新,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商業方向、最有效的競爭手段。
第一,走正道,找用戶。家電廠商的正道是什么?就以高附加值的產品、服務和促銷內容,加快產品的出貨!當前,對于所有廠商來說,市場沒有好壞,對手沒有強弱,只有唯一的差異:距離用戶的長短。只有距離用戶最近,而且能找到用戶的廠商,才是最聰明的。
不要害怕零售巨頭的特價機、持續不斷的低價貨源,更不要擔心消費者都被會他們都搶走了。一方面,廠商要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顯然不是低價出貨,而是有質量的發展與增長。說白了,就是找到自己的春天。比如,過去靠“賣雜牌、高利潤”發展,現在則需要靠“高附加值、多次交易”破局。
那么,對于家電廠商來說,高附加值、多次交易的突破口,又在哪里?肯定不是在低價上,也不是在干掉對手上,而是抓住目標用戶群體,為他們提供最適合的產品,最驚喜的服務,迎合這一輪的消費升級大潮。
第二、敢亮劍,知長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對于所有家電廠商來說,沒有一家企業是“完美無缺”的。正因如此,一大批家電廠商才擁有了不斷突破自己、挑戰自己的空間和機會。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規模的家電廠商們都不要輕易地否定自己,反而應該尋找最適合的用戶、渠道和營銷。
拼多多這幾年在低價位群體中的活躍度和影響力,日益提升。這也成就了一大批“拼多多家電廠商群”,他們中既有大企業、大商家,也有小企業、甚至個體戶。雖然他們的營銷是以價格取勝,但也能搶奪不少的生意和訂單。大的一年十幾億,小的一年幾百萬,各得其所。
同樣在線下市場上,很多區域賣場的家電產品零售均價穩步提升,冰洗可以達到四五千,而空調也有三千多,其它如廚電可以達到五六千。這么高的均價背后,顯然就是線下實體賣場面向用戶的營銷推廣能力已經建立起來。他們并不缺乏與京東、天貓拼低價的能力,但對于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是通過提升產品的均價,找到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低價養活不了這個產業和這些廠商了。
核心就一點,就是敢于在一線市場上面向用戶主動亮劍出招,同時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長項和短處,找到最合適的零售渠道和商業突破口。沒有一家企業,一個平臺,可以收割所有的用戶需求。中國市場的分散性、多級化,注定會培育一大批有質量、有特色的品牌商、零售商和服務商。
家電產業的商業機會一直存在,但未來這些機會注定只留給那些“有準備、有思路、有執行力”的廠商們!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