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2021 環保民企的困境與出路

   日期:2021-07-22     來源:導讀:摸清門路,迎難而上。 上半年一眨眼的功夫過去了,但這    作者:環保老兵    瀏覽:840    

導讀:摸清門路,迎難而上。


上半年一眨眼的功夫過去了,但這一眨眼的功夫對于很多環保企業來說,可能是度日如年。


2021,昔日環保巨頭們的日子,大多可以用一個字形容:難。


“虎落平陽”,應該可以相對準確的描述不少掌局者的內心感受。


前段時間,環保行業的上市公司陸續完成了去年全年業績披露,有的披露的早,有的拖著遲遲“不敢”披露,直到最近才完成披露。


為什么用”不敢“一詞?


這有點像你上學時平時成績都是班級里前三名,動不動還要去學生代表大會上做一個優秀學生的報告,但突然有一次期末考試弄了個門門不及格。


這聽起很荒唐,看起來也很荒唐,你很懵逼,大家也很懵逼。


今年上半年已經結束,雖然行業里國央企捷報頻傳,拿單就呼吸一樣自然,但不少民企(包括中小型未上市企業)甚至是被混改的公司的業績(或營利)仍然在經歷滑鐵盧。


昨天一位在北京的朋友告訴我,今年過完年回來她的工作被調整了,原來是做人力資源的,現在干起了公司“法務”的工作,轉型后,她的日常工作要么是在法院扮演被告的角色,要么是在去法院的路上,另外,幾乎每天都能接到供應商和上下游合作單位的催款電話。


這讓本來就不善言辭和斡旋的她苦不堪言,上周,終于遞交了辭職報告。


類似的情景在成都一位讀者的公司也在發生,(尊重讀者要求)這里就不提名字了。


內耗劇增,業績不振,在環保行業內部(除“國央俱樂”部成員外)已經成了半公開的秘密。


在這樣一個勢能空前的行業里,此番情景顯得與時局割裂嚴重。


這背后是什么原因,又在釋放哪些重要信號,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和探討。


01 系統性風險后遺癥 內耗劇增,業績不振


2018、2019是環保行業民企的至暗時刻,緊接著2020新冠疫情爆發。


屋漏偏逢暴雨天,這三年白了很多環保企業老板的頭,而由此引發的環保行業的經營危機也最終變成了致命的系統性風險。


這其中的難,怎樣才能更好理解?


這么說吧,這就好比一個打工人處于這樣一個狀態,信用卡透支、四處借不到錢、新冠疫情還導致上班處于半擱置狀態,工資也沒了著落。


行業里很多公司至今仍面臨這樣的困境:


原本進入收尾階段的項目遲遲無法收尾,新項目叫停、毀約,項目工程管理人員離職,惡性循環開始,這就直接導致項目驗收、結算周期嚴重延長,項目或收尾成本劇增。


如果一個公司進入到上面這個惡性循環,就一定會遇到文章開頭提到那個現實中的場景。


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雖然今年開始經營有所改善,但危機并沒有過去,過去三年的遭受的重內傷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滿血復活的。


這就是系統性風險帶來的后遺癥。


有朋友可能會對今年的情況非常樂觀,但這里我還是要適當的澆點冷水,謹慎看待和評估地方政府在環保項目上的財政實力和支付能力以及偏好。(關于這一點,我在最近更新的文章里詳細闡述)。


講到這,可能有朋友會立馬跳出來說,從去年來看政府發的專項債中用于生態環保的達到了5000多億,占總債額近15%,這和2019年的不到3%,總額不到500億出頭相比,簡直就是質的飛躍。


這的確沒錯,但要注意一個關鍵點,總量和你沒有直接和必然的關系。


這些錢,是給誰準備的?


往下繼續看。


02 國央企的戰略擴張 加杠桿,廣積糧


今年不少朋友好奇,怎么行業里沒什么大單子...


其實并不是環保行業沒有大單,而是戰場變了。


現在環保訂單的主戰場是國央企,如果你關注基建狂魔們的動態,你會發現他們今年開始,拿到的很多訂單已經是環保類業務。


所以,是關注的點錯了,而不是行業里沒有大的訂單。他們干的熱火朝天,景象像極了2018年“東方園林們”的節奏,只不過這次做生意的主角換了。


這聽起來多少會讓民企打工人們有些不爽,但從全局來看,要想順利完成政府定的環保大目標,加杠桿是必經之路。


有朋友可能會說,不加杠桿,難道就做不了環保?


不加杠桿,當然也可以做,但沒辦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自從2012年自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施政重點方向之一以來,國家對生態環保重視度持續提升。就在去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至2025年,將形成完善的環境治理體系,加上當前“固廢法”、“長江大保護”、“垃圾分類”、“補短板”等政策持續出臺,任務和時間已經相當緊張。


再加上30碳達峰和60碳中和這倆大目標,不下猛藥恐怕是無法見療效。


可能還會有朋友說,這杠桿總是有風險的,會不會重蹈2018覆轍?


邏輯上來講,這種擔心是成立,的確存在這種可能性。


但這種極端情況只會在更大的系統風險才會出現,這里不多提,因為目前來看發生的概率很小。


另外,國企、央企、省級環保平臺融資利率整體較民企有肉眼可見的顯著優勢。


這得益于他們企業債券的評級的先天優勢,大多都是aaa這個級別,而這都是加杠桿的資本。


國央企的動作,除了訂單,還有收購,邊干邊買已經成為國央企們在環保業務上的核心打法,這種打法本質上都是在支撐快速擴張的戰略。


而當下,這種打法在長三角流域珠三角流域的環保市場中,應用甚廣,頗有種你追我趕,爭分奪秒的感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上面這兩個區域中,環保的市場化程度顯著高于國內其他區域。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環保行業不太多見的場面,全國性、區域性及本土企業同臺競技,相信這種內外競爭壓力會促使企業更加注重內外兼修,完善流程制度體系,升級精細化管理和運營。


這倆戰場未來一定會廝殺出一批中國的世界環保巨頭。


03 環保民企戰略的收縮 降資本杠桿,高技術筑墻


國央企的優勢是,資金、資源優勢明顯,融資利率較低;劣勢是技術水平較低,行業經驗不足,效率較差。


環保民企恰恰相反,優勢是經營效率高,技術優勢明顯;劣勢是融資利率較高,市場資源不足。


如今這兩個角色并存于環保行業。


從以往來看,但凡行業里上規模的環保企業,在商業模式上,基本都會是承擔融資、投資、設計建造、運營維護等全產業環節。


但我們從上面第二點里可以看到,在這種國民并存已成為行業顯著屬性的特殊環境里,環保要想比以前干的好,那一定需要發揮各自長板,大家都揚長避短,才能帶來混改的效率提升。


任何一方的越線,也就是超出自己能力邊界,去做事,都會帶來效率的下降而非上升,換句話就,這就是倒退。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民企的戰略收縮是必然的。


國央企利用更低資金成本承擔環保項目的融資、投資,同時持有資產。


而以技術、運營能力為長的專業化環保公司將更專注于項目運營、技術改進,回歸以設備制造、核心系統epc等輕資產模式。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民企脫穎而出,尤其具備技術工藝迭代能力、優秀項目運營能力的專業化環保企業,將會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所以,降資本杠桿,筑科技高墻,才是當下艱難環境中險中求存的不二法門。


04 寫在最后 關于稱王的事兒


關于環保民企要不要稱王這件事,私下和很多環保行業的老桿子有過很深入的交流。


答案其實很簡單也很肯定,那就是必須要稱王。


所有的商業最終只會走向兩個方向,一是死亡,一是壟斷。


而現在問題的關鍵在于,環保民企要稱哪門子的王?


就當下環保行業的特殊語境來說,對于環保民企而言:


稱王的可行姿勢已不再是通過拉高金融杠杠也實心快速的攻城略地,也極大概率不會是通過各種關系資源實現業務經營范圍的全覆蓋。


目前來看,更為務實的則是,在窄門里稱王,在細分賽道里厚積薄發。


凡是能筑高墻的地方就是最適合去實現王業的地方。


幸運的是,環保行業恰好是一個極其適合培育窄門王的行業和生態,眾多的技術門派和體系,各種技術之間的橫向與縱向結合帶來的創新,再加上雙碳帶來的技術創新機遇,未來誕生一大批窄門王是板上釘釘的事。


而在這方面,借助中國制造的強大優勢,我們的環保產業也將有機會培育出類似德國工業體系中大量隱形冠軍的產業生態。


但我們都知道,在這些窄門里稱王絕非易事,這不僅是因為這個行業的高手如林,更是當下嚴峻的企業生存環境所帶來的考驗。


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2021很美好,但很顯然對于環保人來說絕不會容易。


我們且行且珍惜。

 
注:此網站新聞內容及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冒犯,請聯系刪除,聯系電話:021 3323 1300
 
更多>同類資訊

相關產品推薦
預約
7
收藏
42
掃一掃打開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關閉
国产ckplayer在线中文|一区二区黄色视频|五月天久久婷婷香蕉综合|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色咪网亚洲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