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居民對于凈水器的認可度逐漸提升和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現有的水效標準已不能適應當前和未來發展。
兩天發兩文 國家進一步規范凈水產業
所以,在2021年12月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了新版的水效國家標準《凈水機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級》。
新標準明確,原標準將水效等級分為5級,且指標只有凈水產水率,最低第5級為≥35%即1升自來水凈化后產生350毫升凈水,最高1級水效凈水產水率≥60%。新版水效標準水效等級包括凈水產水率和額定總凈水量這兩個指標,各分為3級,最低3級水效凈水產水率≥45%,額定總凈水量≥2000升;最高1級水效凈水產水率≥65%,額定總凈水量≥4000升。
全新的水效國家標準預計將于2022年7月1日正式實施。這也就意味著,自2022年7月1日起,出廠的凈水機產品必須加施水效標識,2022年7月1日前出廠或進口的產品,可延遲至2023年7月1日前加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凈水機水效等級的劃分是依據國家標準《凈水機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級》(gb 34914-2021)確定。替代的是此前2018年11月1日起實施的《反滲透凈水機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級》(gb34914-2017)標準。
據艾肯家電網了解到,舊標準實施3年后便進行更新,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現有的水效標準主要針對此前水效比較低的反滲透凈水器進行 提升;另一方面,納濾等采用其他核心過濾方式的凈水技術和產品已較成熟,并且市場占有率不斷增加。
就在新國標出臺一天后的2021年12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市場監管總局根據《水效標識管理辦法》和《國家節水行動方案》,聯合印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水效標識的產品目錄(第三批)及淋浴器、凈水機水效標識實施規則》(發改環資規〔2021〕1755號)。
其中,《凈水機水效標識實施規則》覆蓋的產品范圍是以市政自來水或其他集中式供水為原水,以反滲透膜或納濾膜作為主要凈化元件,供家庭或類似場所使用的小型凈水機。不適用于長度或寬度或高度≥2000mm、重量≥100kg且凈水流量≥3l/min的大型凈水機。凈水機水效標識標注的主要信息包括生產者、產品規格型號、水效等級、凈水產水率、額定總凈水量等。
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清潔器具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魯建國表示,此次新國標屬于在舊的標準上進行修訂,進一步完善了技術要求和實驗方法。
企業分兩隊 態度各異但積極向好
結合新國標出臺和新水效實施規則,會對凈水企業產生哪些影響,艾肯家電網對市面上的主流凈水器企業進行了采訪。
總結下來,企業的回復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以反滲透凈水機產品為主要產品線的品牌,他們認為新國標主要針對的是反滲透以外的技術,和自身品牌和產品影響不大,所以紛紛表示對新國標和實施規則沒有過多關注。
德國卡赫凈水負責人許志樓表示,從前期的征集意見稿來看,最大的變化方面,是水效等級從原來的五級水效調整為三級水效,另一方面對應水效等級增加了額定總凈水量的要求,這樣對水效等級及產品配置和技術要求更高水效更加規范,有利于凈水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對卡赫來說,由于一直以來的高標準要求產品和技術方面的影響不大,目前已上市的廚下凈水產品宣傳的一級水效對應的額定總凈水量均滿足新《等級》要求的額定總凈水量大于 4000l的要求。
另一類是以納濾、ero電滲析(云米)、nsp選擇性過濾技術(方太)等為代表的非反滲透技術品牌,他們表示有密切關注和參與。
云米創始人兼ceo陳小平表示,新國標和水效實施規則的出臺實施是一件好事,產品和技術門檻高了,對用戶和社會都起到了推動作用。
方太凈水技術負責人劉戈表示,新國標和水效實施規則的出臺實施,對凈水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可以規范市場秩序,讓老百姓選有所依。
通用凈水總經理陳瀚表示,《凈水機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級》的發布對凈水行業的發展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一是適用產品范圍增加了納濾凈水機順應了技術和市場的多樣化發展;二是凈水機水效等級值對凈水產水率和額定總凈水量同時作出了規定,不再是單獨追求水效了,這是一個更全面更科學的做法。按照這個新的規定,相信市場上很多老的產品要面臨淘汰和技術升級了。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同時,陳瀚表示,對通用凈水沒什么影響。因為公司內部執行的標準和要求高于國標,最新的產品甚至已經做到 80%產水率和 8000l的總凈量。
在艾肯家電網看來,對企業來說,全新水效國標的出臺對凈水機生產企業設定了凈水產品產水率的紅線;對于消費者來說,全新水效國標的出臺,將其選購節水高效的凈水機產品提供引導和幫助。所以,無論對行業還是消費者來說,都是莫大的好事?;仡欉^往,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凈水國標的每一次更新都牽動著凈水產業從業人員的心,因為他們深知每一次進步都來之不易。
雖然從2021年的市場反饋來看,國內凈水產業的行業規模在持續下滑。但值得寬慰和肯定的是,較低的市場滲透率使得國內凈水市場的潛力依舊巨大;更多國標的實施讓原本魚龍混雜的凈水行業正變得越來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