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階段下,碧水保衛戰的作戰圖該怎么制定?疏通污水的“毛細血管”很關鍵。
揭開嶄新一頁,各位環保人,我們已經走入了“十四五”進程的第2個年頭!新階段下,碧水保衛戰的作戰圖該怎么制定?
先來回看一下2021年累積的成果:
去年全國水質優良水體比例為84.9%,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比例為1.2%。成功完成2021年度目標任務。重點流域治理成果也較為顯著,長江流域水質優良國控斷面比例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長江干流水質保持ⅱ類;黃河干流全線達到ⅲ類水質,超九成斷面達到ⅱ類以上水質。
此外,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已直接投入資金超1.5萬億,目前全國范圍內的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開展了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整治專項行動,將1萬多座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納入監管,污水集中收集效能大幅度提升。
走進新征程,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既要管住“大動脈”,也要繼續看好“毛細血管”。
“更深、更細、更全”是碧水保衛戰的新趨勢。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碧水保衛戰的工作,主要還是從“堅決打好”到“深入打好”的過渡年、銜接年。在此檔口,整體環保產業也將讓出更多的水處理市場機會,以配合打好碧水保衛戰的兩個層級的有效銜接。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的調查統計,2025年,我國水污染防治領域市場規模將超1.1萬億。一個環保細分領域正在嘗試夠到萬億規模的量級,不得不令人看好其背后留存著的更大增長空間。
近日有消息稱,甘肅省生態環境廳下達了2022年中央生態環境專項資金預算14.28億元,資金規模較去年增長近1倍,其中近半數將用于水污染防治工作。細化來看,可以發現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任務不少,主要包括流域治理、排污口排查,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等。除了甘肅省,廣東、浙江、吉林等地也均已完成下達專項資金,以促進地方水污染治理工作有序開展,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更大的資金投入,有水污染防治的任務之艱,更有取得碧水保衛戰勝利堅定的決心。從近段時間以來密集發布的各項政策來看,水污染防治走的是分化瓦解、逐個擊破的路線。如,“十四五”時期,黑臭水體:縣城建成區基本消除;長江黃河流域:干流水質穩定ⅱ類,黃河干流上中游水質達到ⅱ類;海域綜合治理:水質優良比例比2020年提升約2個百分點等等。
同時,這也是我國碧水保衛戰穩步邁向環保治理深水區的一個大信號。深水區的路不好走,細化分解目標任務,看好“毛細血管”是必由之路。
文章鏈接:環保在線 https://www.hbzhan.com/news/detail/14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