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各地已開始著手摸底調查vocs的主要來源和排放量,并修訂了重點行業vocs 排放標準和管理制度等文件,部分行業基本實現 vocs 從原料到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減排。然而,vocs作為“十四五”空氣質量監管考核指標,其治理仍存在一定挑戰。
《提案》全文如下:
農工黨中央關于全面調查科學監測vocs
以適應“十四五”提出的空氣質量總量考核要求的提案
根據生態環境部的要求,“十四五”空氣質量考核新指標是pm2.5、優良天數、nox、vocs、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數五項指標,原來的二氧化硫總量指標換成vocs。vocs即揮發性有機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是指在常溫下,沸點50℃至260℃的各種有機化合物,主要包括苯系物、有機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機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烴化合物等,vocs參與大氣環境中臭氧和二次氣溶膠的形成,其對區域性大氣臭氧污染、pm2.5污染具有重要的影響?!笆濉逼陂g,各地已開始著手摸底調查vocs的主要來源和排放量,并修訂了重點行業vocs排放標準和管理制度等文件,部分行業基本實現 vocs從原料到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減排。
然而,vocs作為“十四五”空氣質量總量考核指標仍存在一定挑戰:
一是摸清vocs的總量排放仍存在困難。目前尚沒有制定詳細的考核統計細則。vocs的來源眾多,排放形式多樣,且vocs容易揮發,無組織排放是很大來源,不容易統計計算,加上各地發展不均衡、技術程度不統一,更增加了摸底調查的難度。
二是vocs的監測技術有待提升。vocs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化合物監測技術有差別,且因其自身特性,采樣、分析易受環境條件影響,非專業機構和人員提供切合實際的監測數據存在技術障礙。
三是針對vocs的執法監督存在挑戰。執法監督人員需要對vocs有專業的基礎知識,要具備一定的分析和認知能力。因空氣中vocs與o3有關聯,它們之間存在復雜的物理化學關系,在執法監督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
四是vocs的減排技術有待創新。現有的vocs污染防治技術要么成本高昂,要么效率不高,要么不具備可持續性,尤其是針對無組織排放的vocs,尚無高效可行的技術。
五是vocs的減排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vocs排放的環節無處不在,如部分常見生活用品即排放vocs,此部分vocs的減排和統計存在挑戰。
為此,建議:
一是開展全面調查、科學評估。針對vocs的特點和主要排放源的差異,制定有針對性的調查評估細則,充分考慮涉及vocs排放的關鍵環節。根據各地的發展程度、主要排放源、生活習慣、空氣質量等制定有地方特色的差異性總量考核目標,科學、客觀、公正地開展評估。
二是引進先進技術,實現現場監測。在線監測、走航監測、無人機監測等先進技術直接應用于vocs的現場監測,實現數據的實時、快速傳遞,避免因操作或者環境因素導致的數據誤判。在線監測、走航監測可分別對固定污染源和無組織源實現有效監控,不僅提供tvocs的數值,還可以實現單個化合物的同步監測。
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vocs種類繁多、成份復雜、監測/統計干擾因素多,對調查人員、監測人員、執法人員、統計人員、污染控制人員的技術能力要求高,各地要儲備一批有專業基礎、有鉆研精神的人才。要引進優秀人才,深入研究vocs的環境化學行為,理清vocs與o3的關系,建立分區域、分季節的vocs與o3模型,制定科學、準確的地方特色污染物控制政策,實現精準控污,確保在實現污染物有效減排的同時,不影響地方正常發展。
四是支持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創新污染防控技術。通過政府引導、金融手段、產學研合作等方式促進、鼓勵、支持一批現有的vocs減排技術單位,通過技術交流、資源共享等模式實現技術突破,研發針對不同排放方式的vocs污染防控新技術,實現vocs的智慧管控,實時統計,總量預警。
五是做好公眾宣傳和引導。增加公眾對vocs的認識,將生活中產生vocs的環節、排放vocs的日用品形成清單,在不降低公眾生活質量的同時,引導公眾合理安排、積極響應空氣質量vocs的總量控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