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日前,2023 年全國建筑節能降碳工作推進會在海南省召開,北京市、江蘇省、海南省、黑龍江省、青島市等地在會上分享了建筑節能降碳典型工作經驗和做法。在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的大力支持下,建筑雜志社全媒體推出“全國建筑節能、綠色發展經驗談”特別報道,展示此次會議的成果,推廣各地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建筑業轉型發展貢獻媒體力量。
上海市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將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導向和目標要求貫穿于城鄉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約束機制,聚焦超低能耗建筑規?;l展、既有建筑規?;澞芨脑?、建筑可再生能源規?;瘧玫戎攸c舉措和五個新城、臨港新片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等重點區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形成推進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的“上海方案”。在推動上海市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的過程中,探索形成了推動“五個轉變”的系列辦法。
臨港中心超低能耗酒店建筑項目政策撬動推動建筑節能向“新三步走”轉變上海陸續制定出臺了《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技術導則(試行)》(滬建建材〔2019〕157號)、《關于推進本市超低能耗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滬建建材聯〔2020〕541號)等文件,為超低能耗建筑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和政策基礎,推進建筑節能從35%、50%、65%的“老三步走”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的“新三步走”邁進。通過明確資金獎勵和容積率計算支持,并將超低能耗建筑作為商品房用地高品質建設競拍內容,建立激勵引導體系。截至發稿時,今年共落實超低能耗建筑面積260萬㎡,“十四五”累計落實超低能耗建筑面積達到1?350萬㎡。其中臨港中心超低能耗酒店建筑(10萬㎡)基本竣工。在區域發展方面,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一方面與各新城所在區聯動,推動5個新城各建設一個超低能耗建筑集中示范區;另一方面,與各中心城區聯動,落實了30個近零能耗建筑和5個零碳建筑試點。近期,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又印發了《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行動計劃(2023—2025)》(滬建建材〔2023〕508號),提出下一步通過3年的努力,再新增落實600萬㎡超低能耗建筑,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和重點產業發展,著力構建“中心引領、新城發力、重點突出”的超低能耗建筑發展空間格局。
虹口北外灘綠色生態城區
標準先行推動綠色建筑從單體向規?;D變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強制實施綠色建筑建設要求,明確所有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截至目前,綠色建筑總面積達到約3.7億㎡;綠色建筑標識項目數量逐漸增加,二星級以上占比超過80%;獲得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的項目達到71個,共計786萬㎡。全球最高綠色建筑上海中心大廈和全國最大體量綠色建筑國家會展中心均順利獲得綠色建筑三星級運行標識,為超高層和大體量會展類建筑的綠色實踐提供樣板。在全國率先制定了《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DGTJ08-2090),推動構建集建筑規劃、交通系統、生態環境、能源資源、配套服務、運營管理、社會人文于一體的綠色生態城區建設體系。目前已成功創建26個綠色生態城區,占地72?k㎡。虹口北外灘、楊浦濱江等抓住不同重點開展了綠色生態城區實踐。量質并舉推動建筑從單一耗能端向兼顧產能端轉變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展改革、規劃資源部門發布實施了《關于推進本市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的實施意見》(滬建建材聯〔2022〕679號),提出新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業廠房至少應用一種可再生能源,對可再生能源應用量和光伏安裝面積進行雙控,并對各類可再生能源的建設標準作出了明確要求。提出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10%;2030年,城鎮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15%。在新建建筑中強制推行太陽能光伏應用,要求機關、教育建筑、工業廠房安裝面積不低于50%,其他類型公建、中高層居住建筑安裝面積不低于30%。通過更高的電價補貼,推動實施建筑光伏一體化。啟動建筑“光儲直柔”應用技術導則編制,推進建筑用能模式轉變。
新世界城建筑節能改造項目分類施策推動建筑節能改造從試點引導向規?;D變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印發《關于規?;七M本市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的實施意見》(滬建建材〔2022〕681號),將建筑節能改造和裝飾裝修工程結合起來,把建筑節能改造納入裝飾裝修工程的監管流程。根據一般類裝飾裝修、特殊類裝飾裝修、整棟特殊類裝飾裝修和歷史風貌建筑裝飾裝修等不同類型,分別要求選擇1至3項節能改造技術措施。在改造程度上,注重微改造,不強調改造后的節能率要求,而重點關注合理選擇改造技術措施;在改造覆蓋范圍上,注重裝飾裝修工程全覆蓋,力爭實現應改盡改。截至目前,今年已落實節能改造超過500萬㎡,累計落實公共建筑節能改造超過3?000萬㎡,打造了新世界城、海通證券大廈、第十人民醫院、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等一系列建筑節能改造優秀項目。
上海市建筑碳排放智慧監管平臺
能碳雙控
推動建筑能耗監測向碳排放智慧監管轉變
上海持續穩定運行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系統,構建了市區聯動的“1+17+1”的監測體系,對建筑照明、空調、動力、特殊四類用電進行分項實時監測。截至目前,覆蓋建筑達到2?200棟,覆蓋面積超過1億㎡。依托系統開展了能效分析、能耗統計、能耗對標、異常預警、能源審計、能耗公示等,每年發布《上海市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及分析報告》,對全市公共建筑能耗情況進行分析。今年啟動了系統升級工作,推動建設建筑碳排放智慧監管平臺。通過對接各類市級數字化平臺數據資源,推動建筑能耗監測智能化、精細化提升,聚焦建筑碳排放監測管理、能源與環境智能服務、可再生能源監測等核心功能,力求實現空間維度上覆蓋上海全市建筑碳排放、大型公共建筑碳排放、公共機構建筑碳排放,時間維度上覆蓋建筑設計、建設、運行全過程,建立全市公共建筑運行碳排放量動態地圖,并開發虛擬電廠模塊等目標。目前升級工作基本完成,預計到2030年,可實現對1.5億㎡公共建筑碳排放實時監測管理的目標。通過上述“五個轉變”工作的開展,“十四五”以來,上海市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穩步提升,超低能耗建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呈現規?;焖侔l展的態勢,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監管體系日趨完善。堅持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人居環境的需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日益彰顯,為下一步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和全市碳達峰提供了有力支撐。下一階段,上海,這座2?5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在踏上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征程中,還將始終以先行者的使命擔當,貫徹落實中央和國家部署,以綠色作為城市建設的底色,以人民滿意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的標尺,展現上海力量、提供上海方案、貢獻上海智慧,持續推進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