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大開污水處理廠:雙料標桿的榮耀與未來展望
在環保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污水處理領域作為城市生態建設的重要一環,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與創新。近日,第三期“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比選活動圓滿落下帷幕,經過層層篩選與激烈競爭,34家污水處理廠脫穎而出,榮登標桿榜單。其中,首創環保集團大連大開污水處理廠憑借其卓越的運營成績與前瞻性的發展理念,一舉奪得“資源化+社會化”雙料標桿污水處理廠的殊榮。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大連大開污水處理廠在高品質運營方面的充分肯定,更是對其在推動行業新質生產力、樹立高標準方面的深遠影響。本文將深入剖析該廠在資源化、社會化方面的建設與運營經驗,為行業同仁提供寶貴的借鑒與啟示。
一、輝煌成就與基本信息
首創環保集團大連大開污水處理廠(以下簡稱“大開”)自1988年開工建設以來,歷經數十年的風雨洗禮與技術革新,現已成為大連金普新區中心城區的一顆璀璨明珠。這座被居民樓環抱的半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達8.5萬平方米,日處理污水能力高達10萬立方米,日產再生水6.2萬立方米,為周邊20萬居民提供了優質的污水處理與再生水服務。
大開污水處理廠采用先進的改良AA/O+深度處理工藝,出水水質嚴格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實際出水水質更是接近地表Ⅳ類水標準,為大連地區的環保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作為大連地區開放面積最大的環保設施對公眾開放單位,大開自2019年開放以來,已接待約800個團體、近萬人次參觀與培訓,成為了公眾了解環保知識、提升環保意識的重要窗口。
二、精心設計:打造沉浸式體驗
大開污水處理廠在環境教育基地的建設上,精心規劃、巧妙布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321格局”。其中,“3廳”包括環境教育展廳、海綿城市展廳和再生水展廳,通過豐富的展品與互動體驗,讓公眾深入了解環保知識、海綿城市理念以及再生水的生產過程與應用;“2區”則涵蓋了綠色水處理區和再生水區,展示了污水處理與再生水的實際處理過程與效果;“1園”即生態植物園,為公眾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感受生態之美的休閑場所。
為了進一步提升公眾的參與感與體驗感,大開在水處理設施和構筑物上繪制了環保題材的墻畫,制作了《污水處理廠之旅》動漫科普宣傳片和1:100的廠區沙盤,并配備了專業講解員和觀光車。這些舉措讓公眾在游覽過程中能夠“樂在其中、學在其中、悟在其中”,潤物細無聲地感受到“污水變清、再生利用”的神奇過程。
在“十四五”期間,大開計劃進一步增加環保開放設施和活動,利用30年老廠留下的舊設備,經過藝術加工改造成雕塑,講述水廠和水業發展史;同時,開展紅酒品鑒、用再生水澆灌葡萄園等特色活動,以及臨池觀魚等休閑項目,將大開污水處理廠打造成一個集工業旅游、環保教育、生態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
三、精細管理:構建和諧鄰里關系
大開污水處理廠始建于1988年,2010年完成了提標改造工程。在運營過程中,大開始終堅持精細化管理理念,自主研發了200余項專利技術,確保污水處理設施始終處于動態最佳狀態。通過生物法除磷脫氮等先進工藝,大開實現了不加或少加化學藥劑的目標,避免了二次污染的發生。同時,大開還常年保持“三無”狀態——無異味、無噪音、無投訴,贏得了周邊居民的廣泛贊譽。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居民樓與污水處理廠的距離越來越近。然而,大開并沒有因此而產生“鄰避效應”,反而通過積極的溝通與互動,化“鄰避”為“迎臂”,與周邊居民建立了良好的鄰里關系。每月第二和第四個星期五的上午被定為固定的“環保開放日”,平時公眾也可預約參觀。此外,大開還與附近街道的居委會結成“生態文明共建單位”的伙伴關系,共同組織環?;顒?、聯誼會等,增強了居民的環保意識與歸屬感。
為了進一步提升與周邊居民的互動與聯系,大開計劃拿出一塊空地建設迷你公園,為鄰居提供休閑、鍛煉場所。同時,這個公園也將成為一個環境教育的宣傳陣地,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
四、精耕細作:打造生態植物園
大開污水處理廠不僅是一個污水處理設施,更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生態植物園。廠區綠植覆蓋率高達50%,植物種類近150種,其中木本植物55種,植物多樣性可與城市公園相媲美。這里有粗壯的法國梧桐、高聳的云杉、傲雪的雪松以及爭艷的月季等植物,為廠區增添了一抹亮麗的風景線。
為了進一步提升廠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大開聘請了專業的綠化師進行設計與改造工作。他們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與觀賞價值進行合理搭配與布局,使廠區的綠化效果更加美觀、和諧。同時,大開還為每株植物定制了“碳銘牌”,直觀地反映了其碳減排的效果與貢獻。
在廠區內,大開還建設了葡萄園、櫻桃園和蔬菜園等特色園區。這些園區不僅為員工提供了新鮮的水果與蔬菜等有機食品,還成為了廠區內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每當豐收時節,員工們都會歡聚一堂品嘗美食、分享喜悅。
五、精雕細琢:培養環保工匠人才
大開污水處理廠內的環保職業培訓學校是產教融合的典型代表。學校與水廠緊密結合、相互依托,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學校即水廠、水廠即學校”的教育模式。任課老師均為一線骨干力量,他們不僅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專業知識,還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生動有趣的講解。
學校是“全國化工行業工業廢水處理實訓基地”和“環保類職業技能等級一級鑒定站”,與大連理工大學等六所高校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每年,學校都會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進行實習與培訓活動,年培訓人數超過500人。這些學員在學校的精心培養下逐漸成長為環保領域的工匠型人才,為我國的環保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未來,大開將依托首創環保集團的優勢與資源進一步豐富學校的專業門類與課程體系,將工作單元都同時打造成“實操教學點”,扎實做好產教融合工作,為培養更多優秀的環保技能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六、精益求精:成為城市第二水源地
大連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1/16。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開污水處理廠積極承擔起了污水資源化的重任。通過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大開成功地將污水轉化為高質量的再生水,為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第二水源。
目前,大開每年可生產再生水1500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個中型水庫的供水規模。這些再生水主要供應給大孤山工業園區以及沿線企業用于生產、消防、綠化等方面。20年來,大開累計生產再生水超過2億噸,為城市節約了大量淡水資源。
同時,大開自主研發的“551曝氣生物濾池”專利技術也被國家環保產業協會作為先進再生水技術予以推廣。這一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提高了再生水的生產效率與水質穩定性,還為我國的污水資源化事業樹立了新的標桿。
七、未來展望:六化高質量發展之路
展望未來,大開污水處理廠將繼續秉承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借助兩化融合的東風通過智慧水務賦能實現水廠的少人化和精細化運營。同時,大開還將積極挖潛綠色能源應用,爭取將水源熱泵等綠色能源技術從廠內開發輻射到周邊區域,推動儲能設備和綠色能源在廠內的廣泛應用與落地開花。
在六化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大開將不斷探索與創新,努力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與管理水平,大開將為我國的環保事業貢獻更多的力量與智慧。同時,大開也將繼續秉持開放、包容、共享的理念,與行業內外的同仁攜手共進、共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