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聚焦“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全面部署水旱災害防御工作
7月15日,一場意義重大且備受矚目的專題會商在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的主持下拉開帷幕。此次會商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將水利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遼水利委員會以及太湖流域管理局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聚焦“七下八上”這一防汛關鍵時期,深入分析研判全國汛旱情形勢,并針對各流域的實際情況,精準部署水旱災害防御工作。應急管理部副部長、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水利部副部長王寶恩,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祖雷鳴也一同參與了此次關鍵會商,為科學決策提供了強大的專業支持。
“七下八上”,即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這一時期是我國防汛抗旱工作最為緊張和關鍵的階段。經過水利部門對氣象、水文等多方面信息的綜合分析研判,今年“七下八上”期間,我國面臨的汛旱情形勢復雜嚴峻,呈現出區域性階段性旱澇明顯的特征。從洪澇情況來看,南北地區洪澇災害偏重,且北部地區的洪澇程度重于南部;中部和西北部地區則干旱偏重,給當地的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帶來極大挑戰。同時,預計將有2 - 3個臺風登陸我國,其中不乏可能有較強臺風北上影響北方地區,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難度和不確定性。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李國英部長著重強調,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救災理念,以及關于防汛抗旱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充分認識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的實際需求,錨定一系列關鍵目標。這些目標涵蓋了人員安全、工程安全、基礎設施安全以及供水安全等多個重要方面,具體包括確保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同時保障城鄉居民供水安全、灌區農作物時令灌溉用水需求以及規?;B殖用水安全。只有以全之又全、細之又細、實之又實、嚴之又嚴的態度,提前做好各項防范應對準備,才能在關鍵時刻有效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
在具體工作部署上,李國英部長要求以流域為單元,針對性地落實落細各項防御措施。首先,在防洪方面,要堅持系統、科學、安全、精準的原則,將具備防洪功能的水工程全部調整至防汛關鍵期狀態。這意味著要統籌運用“攔、分、蓄、滯、排”等多種調度措施,充分發揮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的整體防洪作用。通過科學合理的調度,讓每一座水庫、每一條堤防都能在防洪戰斗中發揮最大效能,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例如,在一些大型水庫,要根據上游來水和下游河道行洪能力,精準控制水庫水位,既要確保水庫自身的安全,又要為下游河道分擔防洪壓力。
其次,針對干旱地區,要做到精準灌溉。要精準對接受旱地區的每一個灌區、每一個城鄉取水口的取水需求,深入研判各灌區的墑情和作物生長用水需求。通過科學合理的灌溉計劃,確保每一滴水都能發揮最大效益,既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又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在一些干旱嚴重的地區,可以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
此外,水庫安全度汛和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工作也不容忽視。水庫作為重要的水利工程設施,其安全運行直接關系到下游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要加強對水庫的巡查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各類安全隱患,確保水庫在汛期能夠安全運行。對于中小河流,由于其流域面積較小、防洪標準較低,更容易發生洪水災害。要加強對中小河流的監測預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一旦發生洪水,能夠迅速組織人員轉移和搶險救災工作。
山洪災害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的特點,是防汛工作中的一大難點。對于山洪災害易發區,要進一步落實責任,明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山洪災害防御中的職責和任務。同時,要抓好預報預警和人員轉移兩項重點工作。通過建立完善的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及時準確地向可能受威脅的地區發布預警信息,為人員轉移爭取寶貴時間。一旦接到預警信息,要迅速組織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帶,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七下八上”正值臺風多發期,臺風帶來的暴雨洪水往往具有強度大、破壞力強的特點。因此,要高度關注臺風暴雨洪水防御工作,密切監視和預判臺風的生成及發展態勢。利用先進的氣象監測技術和預報模型,滾動開展臺風及殘余云系降雨預報,及時掌握臺風可能帶來的降雨范圍、強度和持續時間等信息。根據預報結果,有針對性地落實防暴雨洪水、防大潮、防山洪災害等各項防范措施,提前做好人員轉移、物資儲備和工程加固等工作,確保在臺風來襲時能夠從容應對。
總之,水利部在“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的專題部署,為全國水旱災害防御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級水利部門和相關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扎實做好各項防范應對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