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風系統常識
1.1 新風系統的來由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使得西方社會加強了對建筑節能的重視,提高保溫能力,減少自然通風換氣量,對建筑能耗提出更低的要求。但從結果來看,在這些節能建筑中出現一些以前沒有出現的問題,許多人出現頭暈、記憶力降低、工作效率降低,以及患病率增加。幾年后,答案揭曉,這是因為室內外通風量不足而產生的,因為這種情況與空調系統的使用同時存在,因此也稱之為“空調病”。要避免“空調病”,就需要保證建筑的“最小通風量”。一般來講這個數值與人員多少有關,或者按人均風量來衡量。各國的標準不盡相同,在中國這個數值定為30m3/(h*人)。不同使用情況(辦公、商場、劇場等),不同污染情況(吸煙等)的人均新風量也是不一樣的。新風系統從公共建筑進入民用住宅,形成了家用新風系統。
1.2 什么是新風
新風是中文創造的意義,在國外這個名詞就叫“ventilation(通風)”,就是暖通空調中的通風,而沒有其他的用詞。通風的概念是把室外空氣引到室內,把室內空氣排到室外,由于進來的空氣和排出的空氣污染濃度不同,因此通風可以降低室內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
同樣,通風可以降低室內空氣的溫度,也可以降低室內空氣的濕度。
但如果室外空氣中的污染濃度大于室內,則通風的結果必定是,通風會提高室內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同樣通風也可以提高室內溫度和濕度。
因此,傳統意義的新風只適合處理污染源自室內的污染。而不是一個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1.3 新風系統的意義
雖然新風的概念不是很明確,但是大家對新風系統的理解還是基本一致的,就是能降低室內污染濃度,改進室內空氣質量的通風系統。
由于空氣污染物種類很多,新風系統的原則是:降低一種污染物的代價不能是使另外一種污染物濃度不可控制的增加,超過健康標準要求。
新風系統的核心是保障室內空氣質量水平,使空氣有利居住者的健康。
值得指出的是新風并不是一個有嚴格技術規定的名詞,在國外稱為室外空氣,由于西方國家室外空氣質量往往較高,因此室外空氣可以看成是“好空氣”或“新風”,但在中國大多數城市,由于室外pm2.5和其他污染嚴重,不能把室外空氣當做“好空氣”。準確的說法是使用室內空氣質量指標,作為衡量標準。
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的意義:通過室內環境衛生學的研究,提出室內污染濃度限值水平和標準測試方法,從而保障室內人員的健康。
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數據來源主要有二個:參照國際標準和室外空氣標準。由于人類生活在室內的時間占了生命的大多數時間,而時間最長是住宅,室內空氣質量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其重要。
國家標準是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強制性標準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執法強制執行,而推薦性國標由各方同意納入合同中,成為必須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性。
由于上述標準未將pm2.5濃度列入,新風廠家以室外空氣標準的濃度作為指標。以二級指數75μg/m3作為達標指標。
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機械通風(新風)排出室內污染
自然通風的通風量不穩定,當室外刮風和室內外溫差較大時,通風量增加。反之減少。當自然通風匱乏時,室內污染濃度會超過標準要求。此時需要使用機械通風來增加通風量。
住宅新風量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按人數,一是按室內污染源(主要是裝修污染)。
1)按人數需要的通風換氣量
按人計算的新風量:按人數計算的新風量屬最小新風量,需要必須保證。要保證室內co2濃度低于1000ppm,則需要保證30m3/h*人的新風量。
對于人數不恒定的房間(如會議室),取平均使用人數。平均使用人數一般不少于最大人數的50%。
按人數計算新風量時有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整套房子滿足還是每個房間都要滿足。前者的情況是假設各個房間之間存在連通,二氧化碳等會達到整套房間內的平衡;后者則假設各個房間單獨存在,相互之間沒有影響。一般使用前一種假設,在各個房間之間使用透風槽,并采用集中回風。而后一種假設,則是每個房間單獨送風回風。
2)裝修污染需要的通風換氣次數
按污染量計算:當房間內有有散發污染的建材時,必須有相當量的新風排出污染,以保證室內空氣達標。
按國家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每1m3/h的新風可以排除0.1mg/h的甲醛,相當于0.8m2 e1級木板產生的污染,或5m2 e0級木板產生的污染。
環保裝修預評估:
n2*s2+n3*s3≤ a
其中:n2 為二類裝修材料系數;s2二類裝修材料使用面積;n3為三類裝修材料系數;s3三類裝修材料使用面積;a居室面積。
3. 過濾去除室外進入的pm2.5
顆粒物是指懸浮在空氣中微小的固體顆粒與液滴混合物。顆粒大于10μm的能夠在空氣中快速沉降,而肉眼可見范圍是50μm。
顆粒物的毒性與其物理化學性質密切相關。顆粒直徑越小,其比表面積越大,吸附的化學組分越多,而且進入人體呼吸系統部位就越深,健康危害越大。顆粒物化學組分在機體內能夠產生活性氧ros,通過誘導與催化多種化學反應,破壞細胞膜與細胞質中的脂類與蛋白質及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dna,從而造成細胞損傷或變異,導致衰老、疾病、癌癥與死亡。
選擇過濾網時,要考慮維護方式,吊頂送風過濾網由于維護不方便,其檢查更換周期最少應為半年到一年,因此不建議在機器內效率高壽命短的過濾網。如需配置建議使用帶監控過濾網阻力系統,當阻力過高需要過濾網時發出報警信號,通知維護者及時維護或更換。
選擇過濾網等級時,應根據室內潔凈度(顆粒物濃度)要求,更換周期,更換成本三個方面綜合考慮。
二、新風系統類型
1、單向流新風系統
單向流新風即“自然進風,機械排風”系統。排風口安裝在廚房、衛生間等污濁空氣積聚的地方,污濁空氣通過排風機集中排至室外。需要保持室內清新的臥室、客廳窗戶的上方安裝進風口,室外空氣通過進風口處理后流入室內。自平衡式進風口能保證恒定的新風量,排風機每個管道口上也有平衡裝置,保證恒定的排風量。安裝簡單適宜裝修后的房子,缺點是過濾手段比較差,無能量回收。
2、雙向流新風系統
雙向流即“機械進風,機械排風”系統,有一組強制送風系統和一組強制排風系統組成。與單向流的區別是送風形式有自然風改為機械送風,室外空氣由送風系統的管道進入室內,排風通過排風系統管道排至室外,新風及排風的流動方向、新風口及排風口的布置,可以根據特定要求進行布置。雙向流一般都會在機器進風和排風之間設置熱回收器,回收顯熱和全熱(顯熱+潛熱)。
三、新風系統效果評價
1 新風風量測量
新風風量測量分為兩種,一種是實際風量,也就是測量風口處的風量;一種是測量效果計算“有效風量”。后者小于前者,兩者之間的比值為效率。
如果新風系統按空調標準(也就是新風量)則需要測試實際風量,而如果按空氣質量標準的話,則按后者測試?!坝行эL量”不是測實際的風量,而是測量污染物濃度變化速度,進而推導出“有效換氣次數”,乘以實際體積,得到“有效風量”。
2 室內空氣質量測量
空氣質量的測量分為兩個參數:一是可達到的最低(平衡)濃度,二是達到最低濃度需要的時間。
按不變的條件測試污染變化濃度,發現濃度速度變化呈現先先高后低的情況,當時間長到一定程度后,濃度隨時間變化越來越小。這時測到的濃度就是最低(平衡)濃度,這個時間與換氣次數相關,一般可認為等于3/n(n為換氣次數,h-1)。
對應市內釋放量不變的污染源,不同的新風量(換氣次數)對用不同的最低(平衡)濃度,其值等于m/g,其中m為每小時釋放污染物量(mg/(m3*h)),g為通風換氣量m3/h。
可以根據測試中得到的變化情況,對實際污染源、建筑自然通風、機械通風情況進行判斷,制定最佳的運行策略,達到健康、舒適、節能的效果。
四、新風安裝常見問題
五、施工常見問題
1.使用小口徑風管
許多安裝隊從省事角度出發,喜歡使用小口徑送風管,但不知道這樣做會大大減少風量。同樣風量使用不同直徑的管道,其阻力相差巨大。以150m3/h風量計算,使用dn75,dn100和dn150的管道,每米直管道的阻力分別為:0.56pa/m, 3.9pa/m, 15.4pa/m。以80pa機器風壓計算,使用上面管道可輸送的最長直線距離為143m, 21m, 5.2m。
還有過墻方式,2米管道過墻,分別采用dn100直管,兩根dn75管道,一根dn75管道,u型過梁管道,軟管過梁,過梁器(豬八戒),其風量分別為:195,176,160,142,132,89m3/h,其中過梁器的減小量大于50%。
2.管罩的選取
室外管罩原則上應安裝在容易清掃的地方,一般建議半年清掃一次。帶防蟲網的管罩更容易被楊柳絮等糊死,在不利清掃的地方不建議使用。一旦管罩被堵,通風換氣量就會大大降低,嚴重影響使用效果。
3.保溫管道
對嚴寒和寒冷地區,機器對外兩個接口的管道都應該使用保溫管道,以防止在管道外壁結露。
對有除濕功能的管道,送風管道也需要做保溫處理。
六、使用常見問題
1.為什么新風系統24小時開機?
在有室內污染的情況下,長時間運行可以達到最低(平衡)濃度。如果間斷運行,污染濃度是變化的,有部分時間會高于標準值。為了保證最好的使用效果,新風系統最好24小時開機。否則,每次開機,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最低濃度。
2.用co2或voc控制新風系統合理嗎?
對以人均新風量做標準的系統來講,這是合理的,因為co2污染隨人來隨人走。但是如果要考慮去除甲醛等材料污染物,就需要長時間開機,因為這種污染一直在釋放沒有停止。
目前一些新風機廠家使用的voc傳感器,不是室內空氣標準中對應的voc,而是說不清楚濃度含量,以氫氣標定的濃度,因此其數值只能說明,有一定含量的揮發氣體存在,而不能確定是什么,有多大。舉例,酒精會使voc濃度大幅度提高。
3.不及時換濾網會出現什么情況?
粗效濾網只能過濾10微米以上的顆粒,使用到一定的時間,濾網就會失效,不再能夠過濾空氣。但是長時間使用,會使細菌落在濾網中,如果遇到潮濕的環境細菌就會在濾網上繁殖,出現不良氣味,并會被氣流帶到空氣中。
高效濾網能過濾pm2.5,孔徑很小。但使用到一定程度后,所有孔徑都會被堵上,需要及時更換,否則會出現風量小,噪音大,甚至風機損壞的情況。
pm2.5過濾
目前市面上的過濾手段通常有兩種,物理過濾(過濾棉)和靜電集塵
1.物理過濾材料常見的從g1到h13不同級別,級別越高風阻越大,過濾越徹底,價格也越貴;
2.靜電集塵pm2.5的過濾效果佳、風阻小,缺點是不可避免的要產生臭氧,而臭氧達到一定含量的時候對身體是有害的,所以靜電集塵對臭氧產生量要求必須嚴格。
3.目前市場上也有同時使用這兩種過濾材料的,過濾效果能確實達到97%以上,但是部分廠家的pm2.5實際測量效果只有30%到60%,當然高級別的過濾價格成本也比較貴。國家對機器本身這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只有一個推薦標準還是室內的pm2.5“宜”小于75。
七、提倡家庭使用新風系統的緣由
現在好多人都在議論空氣質量,而能夠改善空氣質量的新風系統也成為人們的熱議話題,那為什么家里要裝新風系統呢?
主要是由于現代建筑的門窗的密閉性越來越好,室內的空氣難以與外界流通,時間長了會造成室內空氣質量的嚴重下降。
首先是室內有害氣體無法及時排出。這些有害氣體主要包括:裝修材料中的甲醛和苯,二手煙、傳染病病毒和細菌等,這些都會危害人體健康。隨著人體和其他消耗,室內二氧化碳含量濃度增加,氧氣含量相對過低,人在這樣的缺氧環境里長時間生活,會造成頭痛、惡心、人體早衰、及心臟病等。由此可見,室內的空氣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而通風換氣是提高室內空氣質量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也成了改善居住環境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必要手段。在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把住宅通風規定為強制執行的條款。新風系統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的。
新風系統有三個基本的功能讓你自由呼吸:
第一個是通風,這個不言而喻,是最基本的功能;
第二個功能是熱回收,就是把進入室內的新鮮空氣和室內要排出的污濁空氣之間進行能量交換,讓污濁空氣排出的同時能量卻留了下來。通過熱回收,送入室內的新鮮空氣的溫度接近室內溫度,體感舒服,并且運行經濟,節能環保;
第三個基本功能也正是正對目前的大霧天氣的,那就是過濾功能。好的新風系統的過濾一般都能達到很高的級別,室外的可吸入顆粒物(如各種粉塵、灰塵、煙塵等)在進入室內之前均可有效過濾。
新風系統能持續不斷的將室內污濁空氣及時排出,同時引入室內新鮮空氣,并有效控制風量大小、增加能量回收;營造健康良好的室內高品質生活環境,為居民打造健康節能環境。
各國家或組織機構制定的大氣pm10和pm2.5標準(μg/m3)
《建筑通風效果測試與評價標準》jgj/t309-2013,自2014年2月1日起實施。
3.2.4 建筑中人員主要停留房間的室內空氣可吸入顆粒物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室內空氣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濃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的有關規定。
2 室內空氣可吸入顆粒物pm2.5的日均值宜小于75μg/m3。
根據建科院調查結果顯示:
?當室外pm2.5濃度較高時,室內pm2.5普遍低于室外,所以建議大家減少外出;
?當室外pm2.5濃度較低時,室內人員活動會造成pm2.5的升高,可適當采取通風的方式降低室內濃度;
?公共建筑室內的pm2.5普遍較低,但是也有可能因為空調系統的維護不當,或者因為人群密集,造成室內濃度遠遠高于室外;住宅建筑因為大部分沒有空調系統,基本室內濃度與室外濃度保持一致,但是別墅建筑明顯好于住宅樓,是因為很多別墅已經安裝了新風凈化系統或者空氣凈化器
各種公共建筑使用不同的機組措施達到的效果統計:
住宅在在空氣凈化器、新風系統和無措施的情況系pm2.5的情況。
結果顯示:
?建筑室內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大部分情況下,室內外pm2.5濃度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公共建筑采用傳統的集中空調新風機組時,室內pm2.5大部分時間低于室外濃度,但是如果維護不當,或者人員活動較多時,室內pm2.5濃度會遠高于室外pm2.5濃度;
?部分公共建筑的新風機組加裝空氣凈化裝置后,在室外高濃度情況下,室內pm2.5濃度能夠保持明顯低于室外濃度,即使在室外濃度較低的情況下,室內pm2.5依舊不會明顯高于室外;
?數據中有三個項目是新風機組和風機盤管都加裝了空氣凈化裝置,室內pm2.5保持在室外濃度的10%左右,改善室內環境的效果非常顯著;?部分建筑室內使用了單體式空氣凈化器,可以基本保證室內pm2.5低于室外,但是也有可能因為品牌或選用不當,造成效果不顯著,(室內濃度低于室外50%以上只占一半)
總結前面調查實測數據,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議:
公共建筑:新風機組+凈化段(首選)
送(回)風口+凈化裝置(備選)
住宅:小型住宅新風系統+凈化(首選)
單體式空氣凈化器(備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