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以來,新風空調突然在家電消費主流市場上走紅,不只是深受頭部家電企業,以及商家們的熱捧,還受到了不少中產階層的認同。透過新風空調,家電圈認為:廠商還能找到未來空調新品類、新技術市場引爆的新邏輯。
孔余||撰稿
日前,gfk中怡康發布的一份“2021~2022年度家用空調市場十大現象級產品”顯示,幾乎每一款空調的核心賣點,都與風相關;其中卡薩帝、colmo、小米、tcl等四款更是具備換新風功能。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新風空調的市場火熱從2021年就已經開啟了。
不過,進入2022年之后,在美的、格力、海爾、卡薩帝、海信,以及colmo、華凌、tcl、小米等諸多品牌爭搶新風空調市場后,奧克斯、云米等品牌也發布新風空調新品。家電圈認為,在中國市場向來慢半拍的松下、大金等外資品牌,也將會推出新風功能的空調新品。此外,眾多腰部和尾部家電企業,在今年也將會至少推出1、2款新品空調產品。
自此,在經歷了變頻空調、無風感空調、自清潔空調等消費熱潮之后,一線消費市場再次進入了新風空調大潮周期中,這也將會在未來3、5年成為空調市場中高端產品較量的標配。并且,未來新風空調還將會繼續圍繞“換新風技術”、“大風量”及“新風空調獨立與融合”等多個維度,展開新一輪的技術競賽和產品較量。
那么,為什么新風空調會在最近2年各類健康、智能技術的爭奪中“脫穎而出”?同時,為什么新風空調短短2年內就成為廠商和消費者共同認可的方向?此外,對于新風空調的市場引爆邏輯,未來又能給空調廠商哪些借鑒和啟示?
第一個問題,答案其實是開放的。新風空調在這2年市場上的突然走紅,并不意外。因為新風對于空調企業來說并不新鮮,出現已經有10多年的歷程,此前受到了消費者無感,以及應用技術不成熟等原因,一直沒有推廣普及開。
進入2020年后,突發的疫情讓居家防疫成為常態,同時經過前幾年空調廠商舒適性的消費教育,特別是以無風感、自清潔為代表的各類風系健康空調引導,市場主流用戶對于新風空調的接受度,顯著提升。
最關鍵的是,目前的新風空調由于技術創新,不再需要在空調安裝孔之外,再單獨打孔安裝換風管道,既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也解決了空調安裝工的麻煩。同時,一些企業將新風模塊與空調冷暖系統獨立,讓空調的新風功能可以獨立運行,也增加了用戶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第二個問題,其實很多廠商心里早有答案。新風空調的快速引爆,屬于供需精準對接,以及廠商共同推廣引爆的結果。在需求側,各種無風感空調如今還是主流,在空調送風方式改變的基礎上,增加新風功能對于用戶來說屬于“水到渠成”,解決了室內空間長期不通風的呼吸健康需求,這在消費品質升級的當下,自然會受到用戶青睞;
在供給側,新風空調對于空調廠商來說,不是簡單的高端產品,而是調結構的產品。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順勢推出新風空調,既是借勢也是參與造勢,最終形成與傳統空調的差異化產品布局,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空間。自然能獲得廠商的聯手共推。而且,接下來,新風空調在市場上隨著品牌數量向2位數擴張,以及產品數量從100多款向200多款擴容,市場會形成一輪更大的熱點。
第三個問題,新風空調的引爆,其實是企業、商家和用戶三方合力的結果,也屬于典型的“用戶有需求、企業有能力、商家有眼光”共同撬動。這與之前的變頻空調普及、無風感空調引爆,都有著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不斷強調用戶價值,比如變頻空調的省電、舒適,無風感空調的“有涼感無風感”,而新風空調未來要想進一步引爆,還需要提升新風的可觸感、舒適感和體驗感;
當然,新風空調與上述2類產品也有不同之處,即新風屬于空調原有冷暖送風體系之外,建立的一套獨立系統,既能融合也能獨立。由此,未來新風技術和功能可以發展和拓展空間更大。這也意味著,未來在新風功能體驗和交互上,新風空調可以與年輕用戶們玩出更多的花樣。
奧維云網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線上新風空調規模為8.2億元,同比大漲492.7%;線下新風空調規模為19.1億,同比同樣大增57.4%;那么,2022年新風空調應該會在去年數據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穩定可觀的增長,這一漲勢至少能延續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