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合肥市啟動了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泵房等供水設施三年改造計劃,市城鄉建設局組織各區、開發區及相關單位,迅速鋪開各項工作,以解決用戶用水的“最后一公里”,讓“小區就是家 家就是小區”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改造升級221個老舊小區在列
在位于九華山路上的文景雅居小區內,工人們頂著炎炎烈日正在緊鑼密鼓地開挖現場。該小區改造于7月21日正式開始,計劃利用3個月時間,完成庭院管網敷設、樓內立管改造、景觀泵房架設三大“軸心”工程,其中庭院管網敷設有1100米、立管安裝有1200米。同時,根據小區面積和用戶數量的實際情況,將采用占地面小的無負壓二次供水設備,對高層住戶進行加壓送水。
民生工程惠民生。屆時,老舊小區的“華麗轉身”將大大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泵房選址、戶型各異、水表出戶......每個小區情況不同,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多方協力配合才能給居民改出“新生活”。從設計到施工,老舊小區改造面臨的難點重重,想要為民辦實事、解難題,必須要通過“制定作戰圖表、明確計劃進度、信息化節點管控”的方式,確保工程建設提質增效。
今年我市計劃改造居民小區81個,截至八月初,已完成81個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施工圖,其中43個項目已進場施工。
因地制宜聚焦打造“一區一品”
一座城市的風骨是內外兼修的結晶,而老舊小區的改造亦是同理——不僅是“面子工程”,也是“里子工程”。一年要完成81個小區改造,時間緊、任務重,且老舊小區普遍存在房屋老舊、現場條件復雜等問題,前期設計、協調及現場施工難度都很大。
東?;▓@一期小區共有5棟住宅,469戶居民水表均未出戶, 泵房難以維護清洗、管道老化影響水質......該小區改造不僅難點多且用戶多,設計、協調、溝通的過程都極度耗時,但保障居民需求是第一位的。在多次與物業方協調后,最終在小區公共區域重新選址新建一座泵房,采用疊壓設備供水,提高水質安全。同時,考慮充分利用市政管道壓力,調整供水分區,5樓以上用戶實現加壓供水。
省事、省心、省力,老舊小區改造的完成不是終點,后續維保同樣給居民一份安心與放心。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后,將全部移交合肥供水集團統一管理維護,供水設施將由專業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清洗、消毒,定期檢驗、監測水質,確保二次供水水質的達標和安全,并能同步實現抄表到戶、計量到戶、服務到戶。
老舊小區換新顏,升級改造暖人心。從以前的“臟、亂、差”到現在的“凈、齊、美”,一幅蝶變之景正在廬州大地徐徐展開,靜待居民的笑容與點贊,織就幸福生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