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批準發布gb34914—2021《凈水機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級》,該標準為國家強制標準,用于代替原gb34914—2017《反滲透凈水機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級》標準,預計2022年7月1日正式實施。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白雪在解讀新標準時表示,我國目前的凈水機普及率還不到10%,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凈水機市場還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01、水效新國標將推高行業門檻
作為一項國家強制性標準,將于2022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凈水機水效等級新國標不只是將納濾技術的凈水機產品納入監管,實現對主流凈水機技術的全覆蓋,還在水效限定值、節水評價值、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等多維度對凈水機的綜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標準消息一經發布,就引發了行業、社會和輿論的持續關注。
早前,國內凈水機市場從業門檻過低,導致品牌魚龍混雜、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功能同質化、局部價格戰、高端拓展難以支撐溢價,以及產品本身的用戶槽點等問題,讓凈水機產品飽受爭議,產品在國內發展多年但滲透率卻不高。
為什么國內凈水機終端市場占有率低?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凈水機在國內發展比較晚,凈水機在國內雖然擁有較高的熱度,但用戶對產品的接受程度還屬于初級階段,還需要進行用戶市場培養;其次,凈水機相關技術當下還不夠成熟,用戶體驗及售后服務都有提升空間。這種情況,隨著《凈水機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級》新國標正式實施后,或將在2022年迎來“新變化”。
(圖片來源:冷暖商情,侵刪)
2022年7月1日,《凈水機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級》新國標正式實施后,高標準、高質量的凈水設備將會成為凈水類家電企業研發的新方向。比如凈水企業熟知的水效標準,它的提升能倒逼制造商改進技術、加強研發,生產更多能滿足水效限定值的產品型號來維持銷售和獲取利潤,促進節水技術的進步及推廣應用。
據了解,新版標準增加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額定總凈水量,即在濾芯壽命周期內所能制取的凈水總量。普通凈水機在處理自來水的過程中,超過60%的濃水被直接排入下水管道,形成巨大的水資源浪費。凈水機所使用的濾芯是不可再生資源,提高凈水機的水效,能提高凈水產水率和額定總凈水量,還能減少濾芯原材料的浪費。
凈水機新國標的出臺,不僅能規范凈水行業的生產制造,還能加速淘汰部分沒有技術競爭力的落后產能,有利于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02、行業未來如何變化
眾所周知,市場規模連續兩三年的下滑是凈水器行業的整體趨勢,但將視線縮小,凈水器行業內部也正在發生著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未來行業整體的動向。
第一,大通量升級趨勢明顯。據相關數據顯示,線上凈水器通量600g已經成為主要通量,2021年600g通量占比得到進一步提升,占比超過35%。而在2017年時,凈水器市場銷售的主力機型,依然是50g或75g的小通量產品。
隨著消費者對凈水器“體驗性消費”的減少,開始越來越看重凈水器真正的實用性。凈水器出水速度的快慢已經成為消費者飲用水體驗的核心指標,普通小通量凈水器由于過濾膜片小,所以出水量也不大。當下消費者對凈水器出水速度的要求,其實和自來水出水速度并無區別,普通小通量的產品必然會被淘汰。
此外,精裝配套凈水器的銷售量和規模都在提升,而精裝配套凈水器往往都是全屋式一體化設計,在室內多個空間都有布置,因而也只有大通量才能滿足需求。鑒于此,各個品牌方已經及時跟進,積極調整產品線。
第二,舊市場日漸飽和,但新市場培育困難較大。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范圍內凈水器的配套率為18.3%,而華東地區因為經濟發達,房地產發展規模大,凈水器配套率達到了42.5%,市場份額位于全國之首。其次,在西南地區市場增速快,超過67%,但與其他傳統家電相比,凈水器的配套率還是較低。
可以說,當前一二線市場已經進入階段性瓶頸,市場購買率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而三四級市場受到前期“走江湖”式會銷影響,產品質量問題頻發,導致消費者對凈水器整體產品缺乏消費信心,企業在向三四級市場推廣時不得不重新面對培育市場消費信心的狀況。
一個行業想要獲得長期穩定的正向發展,離不開市場、企業與行業標準。當前的凈水器市場,行業標準已經在逐步完善,身處其中的企業如何生產出能真正解決用戶痛點的技術產品,重新燃起市場上消費者的信心,將考驗著企業的智慧。
(圖片來源:冷暖商情,侵刪)
03、總結:
目前,國內凈水機面臨的市場環境比較復雜,除了行業內的品牌以外,還有家電品牌/互聯網公司入局,甚至在二三級市場中還有很多貼牌產品。面對這樣的發展困境,凈水機業內的從業者也在積極尋找突破口。在新標準出臺后,行業準入門檻提高,入局者需要深挖技術、品質和價值才能順應時代發展。而沒有技術、資金的企業則最終是被市場淘汰。
在凈水產品的普及推廣中,企業需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攻克用戶痛點,把握產品發展方向,同時在相關部門的輔助下,通過出臺行業標準強化行業規范,才能更好地共同促進凈水行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