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塑動作選擇:
注塑機一般有三種選擇:預塑加料前后注座是否后退,即噴嘴是否離開模具:
固定加料:預塑前后噴嘴總是貼在模具上,射座不移動。前加料:噴嘴頂模預塑,預塑后,注座后退,噴嘴離開模具。選擇這種方法的目的是:
預塑時,用模具注射孔抵住噴嘴,避免高背壓時熔體從噴嘴流出。預塑后,可避免噴嘴與模具長期接觸產生熱量傳遞,影響各自溫度的相對穩定性。
后加料:注射完成后,后退,噴嘴離開模具預塑(注塑機-成型預塑動作與背壓控制),預塑后再注座前進。該動作適用于加工成型溫度特別窄的塑料。由于噴嘴與模具接觸時間短,避免了熱量流失,也避免了噴嘴孔內熔體的凝固。注射和冷卻計時器計時后,預塑動作開始。螺釘旋轉熔化并擠壓塑料到螺釘頭。由于螺釘前端止回環的單向閥作用,熔融塑料積聚在氣缸前端,迫使螺釘后退。
當螺釘返回到預定位置時(該位置由行程開關確定,控制螺釘返回的距離,實現定量進料),預塑料停止,螺釘停止旋轉。然后是反向收縮動作,即螺釘作為微軸向后退,可以緩解聚集在噴嘴處的熔體壓力,克服氣缸內外壓力不平衡造成的流口水現象。
如果不需要收縮,則應將收縮停止開關調整到適當的位置,使預塑料停止開關同時被壓縮,后退停止開關也被壓縮。當螺釘回到壓力停止開關時,收縮停止。然后射擊座開始后退。當射擊座回到壓力停止開關時,射擊座停止后退。如果采用固定進料,應注意調整行程開關的位置。
一般生產采用固定加料方式,節省注座進退操作時間,加快生產周期。
控制螺桿背壓和轉速
高背壓可以使熔料獲得強剪切,低轉速也會使塑料在機筒內得到較長的塑化時間。因而目前較多地使用了對背壓和轉速同時進行程序設計的控制。
例如,在螺釘測量整個行程時,先高速、低背壓,然后切換到低速、高背壓,再切換到高背壓、低速,最后在低背壓、低速下塑化。這樣,大部分釋放了螺釘前熔體的壓力,減少了螺釘的旋轉慣性,從而提高了螺釘測量的準確性。
背壓過高常引起:
著色劑變色程度增加;預塑機構合機筒螺桿機械磨損增加;預塑周期延長,生產效率降低;噴嘴容易流口水,再生材料量增加;即使使用自鎖噴嘴,如果背壓高于設計彈簧鎖緊壓力,也會造成疲勞損傷。因此,必須適當調整背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