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陶瓷膜技術國內空白的國內空白來源:南京日報原標題:九五高科填補陶瓷膜技術國內空白當年起步50萬元,現已躋身世界前三1997年,從一家創業資本只有50萬元的小企業開始,技術水平、產能、市場份額等指標已進入世界前三,牢牢占據了中國60%的市場份額。近年來,通過自主創新,填補了國內空白,推動了國內陶瓷膜技術的快速發展。什么是陶瓷膜?副總經理程恒帶記者走進實驗室,拿出一根一米多長的白色管子,里面布滿了小孔。這是陶瓷膜管。我看見他把一杯自來水倒進管子里。幾秒鐘后,管子外壁滲出密密麻麻的小水滴。這些水滴是飲用級清潔水。陶瓷膜的篩孔非常小,可以用微米和納米計算。據報道,該技術最早起源于美國軍事技術,用于鈾同位素分離。20世紀90年代,中國在這一領域一直處于技術差距。如何打破美國、日本和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南京工業大學的一些研究人員在1997年出現了。公司成立三個月后,中國第一套工業陶瓷膜設備問世。程恒說:陶瓷膜應用廣泛,涉及污水處理、生物醫學、石化、食品等行業。比如傳統上海水淡化處理靠蒸發,需要在海邊建電廠,投資能耗大。用陶瓷膜處理,一噸海水處理成本只有4-5元。陶瓷膜甚至改變了制糖的傳統工藝。過去糖的生產需要用石灰、二氧化硫等化學原料沉淀脫色,有二氧化硫殘留。陶瓷膜可以通過物理處理生產無硫化物的糖,投資運營成本比傳統方法降低10%-20%。陶瓷膜行業曾經是一個國內空白的領域。多年來,九武高科技不僅主持并起草了許多中國的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而且大大降低了產品成本。在國內陶瓷膜出現之前,一米長的陶瓷膜管,外國企業報價2萬元,現在價格降至1000元。我們的每一次業務推廣都像是給企業的‘上課’。我們又像一個‘黃埔軍校’,為產業鏈培育了10多家相關配套企業。近年來,我們將產品引入了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近3億元,僅次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