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理解:年徑流總量控制包括人工設施控制 自然地面控制;
1.1人為控制可以理解為建造調蓄設施,或滯蓄(日后下滲、、蒸發),或儲存回用(日后綠化灌溉),或調節(臨時緩沖,日后不減量外排)等;
1.1.1201410年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p49 容積法計算公式值 乘以雨量徑流系數作為人工設施控制量,即實際上需要建造人工控制的儲存設施。
1.1.2《重慶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
4.3.6若無條件,可采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推薦的容積法按下式計算。
vt=10*h* rv *f (4.3.6-1)
式中:vt——年徑流總量控制容積(m3);
f——匯水區面積(ha);
h——降雨量設計,mm,根據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確定;
rv——雨量徑流系數,加權平均值用于各種土地性質。
《浙江省民用建筑雨水控制與利用設計指南》
3.2.1 徑流總量計算公式:
w = 10ψzc hy f (3.2.1)
式中 w——徑流總量(m3);
ψzc——綜合雨量徑流系數;
hy——設計降雨量(mm);
f——匯水面積(hm2)。
(浙江公式中徑流總量 可摘自《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201410》p12城市或開發區年ss總去除率可通過不同地區和地塊的年度使用ss總量去除率為年徑流總量×綜合雨量徑流系數×計算匯水面積)加權平均值。
浙江《杭州市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初步設計模板-表2注:
在使用該模板時,附上詳細的計算過程,包括年徑流總量控制雨水量(v= hy×f/1000)v1(v1=hy(1-ψzc)f/1000)v2(v2= hyψzcf/1000)。
《江蘇省海綿城市建設指南》案例2
本項目共設雨水回用設施150m3,雨水花園880m2,下沉式綠地1671m2,植草溝160m2。
雨花園蓄水層150mm,換土層500mm,碎石層350mm。下沉式綠地和傳輸式草溝蓄水層150mm。分別取土層和礫石層的空隙率0.2、0.3。傳輸草溝坡降順道路坡度0.003,蓄水層厚度乘以折扣系數0.5;設施梯形斷面折疊系數0.6,可控雨量體積為:
可控雨量體積為:
v=[880×(0.15 0.5×0.2 0.35×0.3) 1671×0.15 160×0.15×0.5]×0.6 150=495m3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計算
采用容積法(v= 10hφf )計算項目控制雨量h:
h=495/(10×3.75×0.54)=24.4mm>23.6mm(對應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5%)
《廣西壯族自治區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指南》
人工設施控制量與《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201410》計算公式一致。
但需要注意的是,詞語理解不一致。重慶徑流總量控制容量 對應于我理解的年度徑流總量控制量下的人工設施控制量;《浙江省民用建筑雨水控制與利用設計指南》公式中的總徑流量也對應于我理解的年度總徑流量控制量下的人工設施控制量;但《杭州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初步設計模板》-最終稿(民用建筑) 也進行了調整,與我對江蘇、廣西、國家的理解基本一致。
1.1.3《建筑與社區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技術規范》gb 50400-2016 p6,該公式涉及前后雨量徑流系數,計算麻煩,暫不使用。
1.2自然控制是下雨時地面自然滲出(不涉及調蓄設施未來滲出)。
不要干涉,可以默認控制自然地面。
誤解:許多人忽視了自然控制,誤解了年徑流總量控制都是人為控制的。
2.年徑流總量控制=用地面積*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對應日降雨量。
答:為什么要計算設置下凹綠地和透水場地(按指標配置)后的雨量徑流系數?
雨量徑流系數本質上是人為控制的份額,用于計算設施配置的數量;(1-雨量徑流系數)是自然控制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