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是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它是由懸浮物、微生物、微生物吸附的有機物和微生物代謝活動產物形成的聚集物可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屬、病原體和病毒。
污泥雖然含有多種有毒物質,但也有多種可用元素,如硅、鋁、鐵、鈣等。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還會嚴重浪費資源。
污泥處理處理是污泥濃縮、質量調節、脫水、穩定、干燥或焚燒的減量化、穩定、無害化和污泥回收的過程。
以下簡要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污泥處理方法,其中大部分也是目前污泥處理的主流方法。
一、建材利用
1、污泥制陶粒
陶瓷顆粒是一種陶瓷輕質地的人造石顆粒。它是一種人造輕骨料,由粘土、泥巖、各種頁巖、煤矸石、粉煤灰等主要原料制成。它具有密度低、強度高、保溫、隔熱、抗震性能好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建材、園藝、耐火保溫材料、化工等領域。
污泥可替代部分粘土,與粘土混合一定比例,造粒機造粒后送回轉窯,高溫下,球熔化,產生適當的粘度和表面張力,同時內部化學反應釋放氣體,氣體作用于熔化液相,產生氣孔膨脹,冷卻表面為致密硬釉層,內部為封閉多孔結構。
2、水泥窯摻燒
污泥和水泥原料的主要化學成分相同。污泥采用余熱干化 水泥窯摻燒工藝處理。污泥不僅可作為水泥熟料煅燒的輔助燃料,還可部分替代粘土原料,減少水泥生產對耕地的破壞。城市污泥采用水泥窯摻燒處理。污泥中的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可充分利用。有機成分在水泥窯煅燒時會產生熱量,無機成分最終轉化為水泥產品。
3、污泥制磚
磚是由粘土、頁巖、煤矸石或粉煤灰制成筑材料,由粘土、頁巖、煤矸石或粉煤灰制成。
污泥類似于粘土中的化學成分。干燥后,污泥與粘土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然后壓成磚模塊,室溫老化后燒成磚。在燃燒過程中,污泥中的有機物也會燃燒產生熱量,可以節省煤炭。污泥中的重金屬在高溫下烘烤形成穩定的固體溶解,不會再次污染環境。
二、厭氧消化 干化/焚燒
污泥厭氧消化是指污泥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在無氧條件下通過兼性菌和厭氧細菌分解成ch4、co2、h2o和h2s消化技術。30%的廢物可以去除~50%的有機物并使之穩定化。
污泥厭氧消化可分解污泥有機物,產生大量高熱沼氣。厭氧消化后的消化物采用板框壓濾機深度脫水,減少、穩定、回收污泥。
三、堆肥
堆肥一般分為好氧堆肥和厭氧堆肥。好氧堆肥是一種優良的土壤改良劑和有機肥料,它利用好氧菌和氧氣在高溫下發酵污泥,使有機有害物質從不穩定狀態轉化為穩定的腐殖質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