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單打獨斗”多年,何時才能迎來整體爆發?

   日期:2022-06-14     來源:家居新范式    作者:范式君    瀏覽:0    

國內的家電市場在過去十年里已經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90年代,誰家里裝上一臺電視已經算是“時髦”,而時至今日,主要家電產品的應用普及早已完成,當前,z世代已在追求更“智能、暢快、舒適”的家庭生活。

掃地機器人、智能安防、智能燈光……層出不窮的智能硬件正走進年輕人的家庭,智能家居的概念更深入人心,相關的產品及企業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

但如果說這幾年是智能家居的爆發年,則是對,也不對。雖然在不同的智能家居賽道里誕生了不少初創公司,但智能家居的整體滲透率其實仍有待提升,特別是全屋智能的普及,離這個爆發期,到底還有多遠?

 

01 智能家居從幻想變成現實

 

智能家居的概念由來已久,多年前的科幻小說、電影里,早已不乏類似的場景:大門有語音鎖,室內燈光溫度等均可通過語音溝通,可以和智能家電做語音溝通……那也許是物聯網的雛形。

多年以后,這些場景早已不再陌生,并成為了不少人的生活日常。從概念上來看,智能家居是指以住宅為主體,綜合利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使家居設備具有集中管理、遠程控制、互聯互通、自主學習等功能。

 

 

而智能家居的誕生及演變,則與國內的家電消費環境大有關系。首先,這與國內經濟環境的持續發展有關。

 過去20多年以來,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開始追求品質生活,但隨著人均收入的提升,人均工作時長也在增加,而智能家居的誕生,其實是將消費者從家務的牢籠中適當解放出來。

其次,隨著電視、冰箱、空調等白電逐漸完成市場普及之后,國內家電市場近年的市場增速已經放緩,家電市場已從增量市場走向存量市場,家電廠商也必然需要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而智能家居,便是近年市場的新增點了。

  最后,智能家居的出現,也跟科技行業的整體發展有關,唯有技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原本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暢想,才得以成為現實。

 近年來,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規??芍^日益壯大,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由2608.5億元增至5144.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51%,并有機會在2022年達到6515.6億元的規模。

 

  

與此同時,近年我國智能家居出貨量也在快速增長,未來,中國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場消費國,占據全球50%-60%的智能家居市場消費份額,利潤占據全球20%-30%的市場份額。

而從細分品類來看,當前智能家居市場主要覆蓋了六大領域,包括能家電、智能安防、智能影音、智能鏈接控制、智能感光、智能能源管理。其中,智能家電、智能安防、智能影音三大細分品類的市場規模更大、滲透率也更高。

 

  

對比來看,以上三者跟其它智能家居品類的滲透率差距也比較大,這也意味著智能家居當前仍處于一個碎片化的發展階段,不同品類的智能產品仍在單打獨斗。

 

02 智能家居的終極形態

由此可見,雖然近年智能家居市場似乎熱度不減,諸如掃地機器人、智能音箱、智能門鎖等單品也曾一度火熱,但它們離智能家居的終極形態仍舊有不少距離。

所謂的終極形態,應該是一個能夠懂消費者的智能家居,系統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來更好理解用戶行為,搭建用戶畫像,讓智能家居系統不是被動完成指令,而是自動為用戶創造舒適的居住環境。

但在當前來看,國內的智能家居仍處于從1.0單品智能向2.0全屋智能的過渡階段,我們在物聯網技術加持下,讓家居設備與住宅環境得以形成一個整體,但離3.0人工智能技術下的主動式服務還有一段距離。

除了技術原因之外,過往智能家居的發展更多是被動發展,也是造成當前各品類難以融合的原因之一。

正因為智能家居的發展極具潛力,各大廠商便迫不及待想要搶占各種物聯網的入口,它們對智能家居的企圖更多在于打造中心化生態,建立封閉利益,而非用戶訴求,這導致很多智能產品在用戶生活中淪為雞肋。

比如用戶購買了a品牌的智能音箱,但想要通過這款音箱控制b品牌的智能空調、窗簾等,則難以成立,不同品牌產品都有自己的app和生態,想要互通互融并不容易。

 

 

另外,智能家居行業得以迅速普及,某種程度上是得益于地產行業的紅利,在各大地產集團的全屋智能戰略下,智能家居才能高調入戶,當中不同品牌、品類的智能家居又互相切割,對互融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最后,智能家居成本較高仍是造成其當前滲透率較低的原因。相關數據顯示,美國市場的智能家居滲透率已達32%,而中國智能家居市場滲透率尚不足5%,僅為4.9%。

以智能燈泡為例,一個普通燈泡大概是5-6元,但一個智能燈泡少說也要二三十元,想要實現全屋智能的普及,乃至升級至3.0終極形態,費用仍是用戶的重要考慮。

 

03 全屋智能的未來

因此,當前想要推動智能家居行業再往前一步發展,至少需要解決滲透率配網體驗這兩點,即提供更容易融合的物聯網產品體驗,并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促使更多用戶投入智能家居的生活場景。

先看看如何攻克智能家居互聯互通的難題。當前,智能家居市場主要有以下幾類企業,分別是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以海爾、美的、格力為代表的傳統家電企業;以華為、小米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以及以歐瑞博、綠米為代表的專業智能家居企業。

 以上幾類不同的玩家,則各有各的優勢。bat玩家具有更強的流量優勢,且bat巨頭在數字生活服務內容上的應用場景更廣闊,包括金融、娛樂、健康、教育和生活服務等,對于旗下的智能家居與智能生活的融合更為有利。

以海爾、美的為主的傳統家電企業,則在產品質量上占有更大優勢;小米、華為為主的科技巨頭,憑借它們在手機領域上的深耕,擁有了規模較大的用戶群體,而手機可以說是當前介入智能家居物聯網的最常用終端,占據了這一入口,對它們的生態鏈擴展更有幫助。

 

 

相較之下,歐瑞博、綠米等初創企業玩家在以上方面都略遜一籌,但由于當前賽道正在加速發展,對資本來說,初創企業的準入門檻更低一點,所以它們仍頗受資本追捧。

 目前來看,有的玩家其實已在互相整合,比如華為在2020年開放了旗下的鴻蒙系統,作為一款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可以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且不同品牌的智能產品都能使用。

而在鴻蒙系統開放之初,美的便官宣將上線搭載harmonyos的產品,其后更陸續推出多款搭載了鴻蒙的終端產品,傳統家電和科技企業之間,早已在探索共享互聯網體系。

 

 

當設備搭載了相同的物聯網操作系統,便可以實現物物相連,同時,同一物聯網下的運轉,可以減輕云平臺的負荷,提升設備聯動效果。

不過,現在談全網融合或還言之尚早,未來,市場間的彼此搏斗或會持續,隨著市場份額的轉換,或許巨頭們之間能形成更為有利的聯盟合作,且隨著行業的不斷完善,企業間也有可能共同落實相關的標準和規范,進一步促進智能家居的融合。

除此以外,智能家居想要打動用戶的另一要素,則是如何提供更親民的價格了。從歷史數據來看,近年智能家居的核心部件如芯片、傳感器、wifi模組等智能硬件設備的價格也在持續降低,這與行業的規模效應也有一定的關系。

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產品的成本價格或難以出現大幅度的下降,不過,智能家居企業還是能通過其它方面來加強自身的滲透率。

比如通過低頻和高頻產品的聯動,來打造產業鏈協同,假如我們使用智能體重秤之后,其數據能夠反饋給智能冰箱,幫助我們安排合理的膳食,這樣的智能生活場景,會否是更多用戶所渴望的呢?

總的來說,價格昂貴并非一定會讓用戶將智能家居拒之千里,關鍵還是要學會如何聆聽用戶的訴求,讓智能家電能主動提供服務價值,產品力仍是搶占客戶的關鍵。

未來,智能家居會朝著人工智能化一步步發展,用戶渴望的那個智能、暢快、舒適的家庭生活一定會到來,而在此之前,各智能家居企業或還需要進一步攻克更多技術難題,努力打通互聯互通的壁壘,齊心協力,才能構建更智能的未來。

 


 
注:此網站新聞內容及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冒犯,請聯系刪除,聯系電話:021 3323 1300
 
更多>同類資訊

相關產品推薦
預約
7
收藏
42
掃一掃打開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關閉
国产ckplayer在线中文|一区二区黄色视频|五月天久久婷婷香蕉综合|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色咪网亚洲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