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上自國家下到地方紛紛出臺智能家居相關意見以及具體政策落地,促進消費升級以及產業落地,為智能家居的當下以及未來發展持續注入強心劑,為幫助業內更加全面、直觀、便捷地了解掌握最新的智能家居政策信息,智能頭條進行了政策盤點梳理。
國 家
4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明確提出“推動統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領域標準,探索建立智能設備標識制度?!薄兑庖姟诽岬剑簝灮C布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結構,對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進行整合精簡。強化標準驗證、實施、監督,健全現代流通、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物聯網、儲能等領域標準體系。深入開展人工智能社會實驗,推動制定智能社會治理相關標準。推動統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領域標準,探索建立智能設備標識制度。
合 肥
6月30日,合肥市經信委及發改委近日正式發布《合肥市“十四五”家電產業發展規劃》,力爭到2025年建成世界級智能家電產業集群,產業鏈產值總規模突破2000億元,其中智能家居系統目標產值200億元,產量100萬套以上,推動家電產業向“智能家電-智能家居-智慧家庭”轉型。
文件指出,十四五期間,要加快智能家電(家居)產業化步伐,加大智能家電和智能家居的融合度。加快本地智能家居龍頭企業的產業化速度,包括榮事達電子電器、科大訊飛、華米科技、大德中電、居博士等智能家居系統的產業化;加快與聯想智能生活家居、涂鴉及中啟實業智慧家電示范園區、杭州鴻雁電器智能開關、浙江正泰集團智能家居等智能家居核心企業的合作;加大海爾、美的、美菱、惠而浦、tcl等智能家電產品與智能家居的融合度,協同發展,同步產業化。
按照住建廳發布的“安徽省智慧住宅示范項目建設導則”要求,立足于建成 100 個以上智慧住宅(園區)示范項目,從智能家居系統集成入手,從而對整個智能家居產業鏈進行強鏈補鏈,引進國內智能家居知名品牌,如涂鴉、華為、云起等;同時,鼓勵本地廚衛電器企業積極與中國聲谷的軟件企業、智能家居系統集成企業相結合,搭建各種形式的智能家居系統,使我省智能家居產業形成完整產業鏈,有效地與住宅產業融合發展,相互促進。
北 京
7月7日,北京發改委、商務局、住建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助企紓困促進消費加快恢復的具體措施》,《措施》針對全屋智能家居行業提出具體指導方案。
在推廣智慧消費場景類目的條例中指出,支持本市企業積極開展智能辦公、智能家居、移動智能終端等產品的優惠促銷活動。鼓勵企業為保障性住房和疫情防控設施提供智能產品和服務,積極參與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家庭等應用場景建設。此外,鼓勵企業舉辦以舊換新活動,對綠色智能家電、節能產品、綠色電子產品等開展回收、補貼等讓利促銷。
廣 東
7月8日,《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指引1.0》正式發布,作為廣東省級層面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指引性文件,旨在為全省的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指導性的建議和參考,鼓勵探索實用性強、特色化高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和路徑?!吨敢诽岢隽私ㄔO智慧社區、推動智慧家庭普及和推廣智能家居產品的發展任務。具體指出,建設智慧社區,發展基于數字技術的社區民生智慧應用,開展社區智慧微改造。發展數字家庭,推廣智能家電、智能安防監控、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家居產品,豐富數字生活體驗。
對新建全裝修住宅,明確戶內設置樓宇對講、入侵報警、火災自動報警等基本智能產品要求;鼓勵設置健康、舒適、節能類智能家居產品。鼓勵既有住宅參照新建住宅設置智能產品,并對門窗、遮陽、照明等傳統家居建材產品進行電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改造。對新建社區配套設施建設,明確要求設置入侵報警、視頻監控等基本智能產品要求;鼓勵建設智能停車、智能快遞柜、智能充電樁等公共配套設施。
鼓勵既有社區參照新建社區設置基本智能產品。加強平臺對接,推進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與新型智慧城市“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智慧物業管理、智慧社區系統以及社會化專業服務等平臺的對接,在遵循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前提下,推動信息資源共享,保障居民更加安全便利地獲得政務、社會和產品智能化服務。推動智能家居設備產品、用戶、數據跨企業跨終端互聯互通,打破不同企業智能家居產品連接壁壘。
上 海
7月8日,上海市發布《上海市促進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旨在全力培育上海產業高端轉型,促進智能終端產業帶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發展?!靶袆臃桨浮碧岢雠嘤|級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虛擬現實、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到2025年,上海智能終端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營收千億級企業不少于2家、百億級企業不少于5家、十億級企業不少于20家。培育50家以上“鏈主企業”“隱形冠軍”“小巨人”“專精特新”等企業。
豐富家居單品供給。支持企業圍繞智能家電領域,發展智能音箱、智能廚電等產品,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圍繞智能安防領域,發展智能門鎖等產品,滿足居家安全需要;圍繞智能照明領域,發展智能燈泡等產品,提高居住舒適度。打造終端融合生態。鼓勵企業與成熟平臺開展生態合作,探索建立統一平臺體系和認證模式,實現互聯互通、相互調用,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全場景智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