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是一種黑色多孔的固體炭質,由煤通過粉碎、成型或用均勻的煤粒經炭化、活化生產。主要成分為碳,并含少量氧、氫、硫、氮、氯等元素。因其比表面積大、吸附性能強,被廣泛用作工業吸附劑。
評價活性炭的好壞有諸多指標,主要包括碘吸附值(碘值)、四氯化碳吸附值(ctc)、亞甲基藍吸附值、比表面積、鐵鹽、灰份、水份等,不同領域對評價指標的選擇性也有所差異,在vocs治理中考慮偏多的是碘值。碘值是指活性炭在0.02n 12/kl水溶液中吸附的碘的量,活性炭碘值范圍一般在400~1300,碘值與直徑大于10a 的孔隙表面積相關聯,表示活性炭的大于1.0nm微孔的發達程度,是活性炭對小分子雜質吸附能力的表現。一般而言,碘值越高,代表活性炭吸附能力越強、其價格相對也就越高。
活性炭吸附及其組合技術當前在vocs治理中的應用極為廣泛,然而目前市場上存在大量質量低、吸附效果差的活性炭,難以滿足vocs污染控制要求。因此,國家及地方生態環境部門針對活性炭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標準及規范文件,引導企業用對、用好活性炭,實現vocs有效減排。
2020年6月,生態環境部印發《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環大氣〔2020〕33號),明確采用活性炭吸附技術時對所用活性炭的碘值要求。“采用活性炭吸附技術的,應選擇碘值不低于800毫克/克的活性炭,并按設計要求足量添加、及時更換。”
此外,生態環境部部長信箱還就活性炭碘值問題予以回復:“對于采用顆粒狀、柱狀等活性炭吸附的,應選擇碘值不低于800毫克/克的活性炭;采用蜂窩狀活性炭吸附的,建議選擇與碘值800毫克/克顆粒狀、柱狀等活性炭吸附效率相當的蜂窩狀活性炭,并按照設計要求足量添加、及時更換。”由此可見,碘值作為衡量活性炭吸附性能的主要指標之一,尤其值得重視!
顆粒狀和柱狀活性炭碘值可達800毫克/克及以上,而滿足要求的蜂窩活性炭在當前尚難以量產。因為蜂窩活性炭是由70%活性炭、17%海泡石和13%高嶺土采用陶瓷工藝制成的活性炭,即采用碘值>1000毫克/克的活性炭粉與粘土、粘結劑等混合,一部分微孔被堵塞,使蜂窩活性炭自身的比表面積以及微孔分布下降,所以碘值也會隨之降低,一般最高達600mg/g。
那么,與碘值800毫克/克顆粒狀、柱狀等活性炭吸附效率相當的蜂窩狀活性炭如何選擇呢?除碘值之外,我們還可以采用ctc指標。根據文獻及實驗數據調研結果,發現碘值800毫克/克的顆粒狀和柱狀活性炭,其ctc值約為40~45%;而蜂窩活性炭因為風阻較小,廢氣停留時間較短,與碘值800毫克/克顆粒狀、柱狀等活性炭吸附效率相當的蜂窩狀活性炭,其ctc值一般需達到55%,建議讀者參考。
最后,活性炭的碘值該如何測定呢?現行通常有兩種活性炭碘值的標準測定方法:《煤質顆?;钚蕴吭囼灧椒?碘吸附值的測定》(gb/t 7702.7-2008)和《木質顆?;钚蕴吭囼灧椒?碘吸附值的測定》(gb/t 12496.8-2015),分別適用于煤質活性炭和木質活性炭,根據活性炭種類選擇相應的碘值測定方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