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克斌院士:治理空氣污染這場考試,已從六十分考到了八九十分

   日期:2024-10-21     來源:百度    瀏覽:102    

賀克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領航者,環境學院資深教授及博士生導師,他的學術生涯深深植根于大氣復合污染,尤其是PM2.5的研究領域。賀院士以其深厚的專業功底,對大氣顆粒物與復合污染的精準識別、復雜排放源的特征剖析及多污染物協同控制策略、大氣污染與溫室氣體減排的協同路徑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

身為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的掌舵人,賀克斌還兼任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的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環境學部的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全國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以及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等多重職務,其影響力跨越學術界與政策制定層面。

在金秋十月的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內,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24年會的帷幕緩緩拉開。期間,賀克斌院士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的深度訪談,正值北京天空湛藍,空氣質量達到優質級別,為這場討論鋪設了完美的背景。近年來,中國的空氣質量已顯著提升,2023年全國重點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相比十年前銳減了54%,重污染天數更是下降了83%,優良天數占比連續四年穩居86%以上。

面對這樣的成績,賀克斌院士表示,盡管我們在治理空氣污染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從及格線邁向了高分段,但這場考試遠未結束,仍需不斷努力。他強調,除了深入挖掘傳統治污手段的潛力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將成為未來工作的核心策略,以進一步提升空氣質量。

賀院士指出,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對于推動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及空氣質量達標具有深遠意義。據他分析,若能在2030年前成功實現碳達峰,全國PM2.5年均濃度有望降至約25微克/立方米;而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則可能促使全國PM2.5年均濃度進一步下降至約10微克/立方米。

在訪談中,賀克斌詳細闡述了對中國“雙碳”目標實施進度的看法。他明確指出,中國政府提出的是在2030年前“力爭”實現碳達峰,因此,不存在提前實現的問題。目前,中國在多個關鍵領域已取得顯著進展,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大幅下降、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興起,以及以電動汽車、光伏產品和鋰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成為中國新的出口增長點等。這些成就表明,“雙碳”行動的實施進度符合預期。

然而,賀院士也坦誠地指出了實現“雙碳”目標所面臨的挑戰,特別是中國的高碳能源結構、高碳產業結構、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中的能源消費增量,以及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緊迫性。他強調,降碳與發展經濟并非矛盾體,而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通過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可以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針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等制度安排,賀克斌認為,這些舉措對于實現“雙碳”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能夠為國家提供精準的碳排放數據,助力精準碳管理;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則是推動綠色消費、促進低碳生產的關鍵手段;而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則可以從企業的生產和供應鏈層面出發,促進企業優化工藝流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對于碳市場這一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工具,賀克斌表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啟動以來已逐步趨于成熟,但與國際上相對成熟的市場相比,仍存在碳價較低、市場規模和交易深度有待提升等問題。同時,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參與度也較低,方法學范圍相對單一。然而,他強調,各國都在探索碳市場的建設路徑,中國需要結合自身國情,有選擇地吸取他國經驗,不斷完善碳市場體系。

在談到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問題時,賀克斌指出,盡管近年來我國大氣環境質量顯著提升,但PM2.5下降幅度已呈現放緩趨勢。他強調,空氣質量改善的目標是要持續提高的,以減小空氣污染對人民健康的影響。未來,需要在傳統環保領域繼續挖掘潛力,同時協同推進降碳減污,通過結構調整進一步深挖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物的協同減排潛力。

賀克斌院士還提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推動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具有顯著作用。通過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加速電氣化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M2.5等大氣污染物的濃度。未來,需要持續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加大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系統;同時,以科技為支撐,研究“雙碳”可能帶來的新環境因素,確保前進方向的正確性;此外,還應強化重點區域、關鍵領域的協同治理路徑,識別關鍵產業,制定因地制宜的降碳減污協同路徑,以更高效地推動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促進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

綜上所述,賀克斌院士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中國“雙碳”目標與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協同推進的宏偉藍圖。他堅信,在國家的堅定決心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克服重重挑戰,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發展。

 


 
注:此網站新聞內容及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冒犯,請聯系刪除,聯系電話:021 3323 1300
 
更多>同類資訊

相關產品推薦
預約
收藏
7
掃一掃打開小程序
021-33231363/1371/1336
關閉
国产ckplayer在线中文|一区二区黄色视频|五月天久久婷婷香蕉综合|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色咪网亚洲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