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一批自動監控領域案例,其中企業弄虛造假手段換湯不換藥。隨著自動數據監測專項行動在全國的鋪開,多地下沉深度排查,監察力度升級違法案例逐漸浮出水面,其背后隱藏了哪些信號?存在哪些常見違法情況?企業長線發展要注意哪些重點事項?
釋放“加嚴”信號
yu bai wang
為保持對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從嚴懲處的高壓態勢,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導作用。2022年6月,生態環境部公布了6個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弄虛作假查處典型案例和1個第三方檢測機構偽造比對監測數據查處典型案例,點名在線監測領域問題!
在以往生態環境部公布典型案例中,不少企業用替換水樣、稀釋水樣、逃避監測、偽造數據等花招,干擾監測結果,在最新公布的一批案例中企業造假手段也是換湯不換藥。
在線監測數據安全是工業排放監管的“生命線”,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數據上云企業聯網,監管手段不斷轉向智能化、科技化,監管標準也不斷轉向標準化、嚴格化,更精準的手段結合更具體的數字化,讓企業違法無所遁形,即使發生非企業主觀行為的違法情況,也需要經歷核查申訴等階段,輕則影響環評等手續問題,重則影響企業生產,這次曝光也向企業釋放了再度重要信號。
各級“加碼”排查
yu bai wang
日前,生態環境部開展深入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處置、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專項行動部署,加大檢查力度,嚴查相關違法行為。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積極利用大數據分析、視頻監控等非現場監管手段發現問題線索,堅持追根溯源、深挖細查,持續跟進案件辦理進展,確保違法犯罪案件懲處到位,責任人員處理到位。
環境監測數據一旦造假失真,不僅會讓企業在虛假數據的掩護下不加節制地排污,加重環境污染,而且會誤導監管部門的決策和環保應對,給環境保護造成其他負面影響??梢哉f,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也是一種特殊的污染,會讓環保治理效果大打折扣。深入、科學、精準、高效打擊自動監控弄虛作假等三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具有指導示范意義,對仍存在僥幸心理,“虛假治污、表面治污”的違法違規企業和“想方設法、包庇遮掩”的運維人員敲響警鐘。
注意“5”大重點
yu bai wang
自動監測設備受到的干擾越來越少,數據的準確率就會越來越高,也就越能為保護生態環境提供有效支撐。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門不斷加大投入,在很多重點排污單位設置了自動監測設施。然而在本次生態環境部公布的第四批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中也出現不亞于以往 “撒藥治污”干擾監測結果的惡劣案件,使得自動監測設施淪為擺設。高壓政策之下,違法行為為何屢禁不止?
生態環境部、最高檢、公安部的三部門行動也意味著未來“監測數據”打擊監測數據造假案件只會更嚴,不會出現松動,隨著監管的趨嚴和打擊治理力度的加大,一些企業針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時往往使用一些“反調查措施”,使得數據造假行為變得更加隱蔽,監管部門的調查取證難度也不斷加大,相關違法犯罪打擊手段也“道高一丈”升級執法監管手段,衛星上云等高科技、高精準噸的手段不斷出臺,讓仍在“擺爛”的企業需要放下僥幸心理,不再弄虛作假。但監測數據的法律責任由政府、企業及第三方共同構成,由于技術壁壘及相關安全考慮,有些不透明的問題和環節,也常容易出現問題,那么企業想直面監測數據問題時又需要關注哪些注意事項呢?
1、定期進行自檢,注重第三方機構的篩選
企業作為被監管主體,有義務進行自檢自查,定期查看運維人員的運維記錄,一旦遇到問題主動上報及時配合運維人員進行解決,避免無謂的風險。并在日常運營中加強對在線監測中介機構的篩選,不能僅根據中介機構編制的監測報告進行監管和執法,更不能依賴第三方監測中介機構進行監督管理。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違反技術規范,對偽造檢測數據出具檢測報告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處,形成震懾。
2、明確責任人及需承擔的法律責任
由于污染源自動監測控設備有著極強的專業性,易在日常運行情況和維修中出現紕漏,嚴重時甚至會產生違法情況,一旦出現問題企業負責人與第三方運維公司都將承擔相應環境行政法律責任。
3、加大督察力度及范圍
普法千遍,不如執法一次;動員千遍,不如執行一次;執法一次,警醒一大片。對于弄虛作假的違法行為,要發現一起、嚴厲查處一起,嚴格依法查處,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從而發揮震懾效應。只有隨著環境執法的力度的不斷加強,違法成本的不斷加大,才能最直接的促進工業企業提高對環境違法問題的重視程度,也同時要求環保企業提高治理效果,更規范地運營,才能更好的規避法律風險。
4、 加強“雙隨機”,提高執法威懾力
在線監測設施弄虛作假,目的就是為了掩飾超標排放的違法行為,如果能做到達標排放,就不需要花這么多歪心思去造假。而超標排放的現實原因,就是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設施,甚至是根本不使用污染防治設施,為了省污染治理的錢,讓污染防治設施、在線監測設施,成為應付生態環境保護監督、檢查和執法的擺設,甚至成為超標排污的掩護。
生態環境保護監督、檢查和執法,不能止于看看企業是否有環保設備,是否有在線監測設施,在線監測設施與是否生態環境保護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科髽I自己的監測報告來報告其排放超標了,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要通過隨機抽取被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的“雙隨機”執法機制,提高執法效能,從而提高執法的威懾力。
這也就意味著每個企業的頭上都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企業不知道生態環境保護部門哪一天會來執法檢查,而且一旦被抓住在線監測設施弄虛作假,會有嚴厲的處罰,甚至被拘留、被判刑,企業自然不敢違法,從而增強守法自覺性。
5、加大警示力度
”十四五“期間,數據準確性要求將達到一個新高度,提升對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現、打擊能力,既能在具體監管過程和案件辦理過程中有效懲治犯罪,排除干擾,“撥正”數據,也能在更大范圍內形成震懾警示效應,倒逼更多排污單位增強自律意識,守住底線,敬畏自動監測機制,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和排污行為。如此,自動監測設備受到的干擾就會越來越少,數據的準確率就會越來越高,也就越能為保護生態環境提供有效支撐。
環境執法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強,打擊力度逐步加大,未來還將有更多的罰款、刑事處罰等相關法律處罰添加進來,環境違法的成本大大增加,將促進工業企業規范治理、規范監測,從而進一步釋放環境治理的需求,環保企業也應該注意到這一趨勢,提高治理效果,更加規范地運營,從而規避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