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監測概述
環境監測是指通過機器監測等技術對污染物進行定期測量,并檢查其環境防治效果和督促污染源整治。環境監測可以分為水質監測、土壤監測、空氣監測、固體廢物檢測、生物監測和生態監測等。
環境監測類別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二、發展現狀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趨勢研究與未來投資預測報告(2022-2029年)》顯示,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整個社會對其關注度提升,國家對環境監測行業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不斷加大。2022年1月,生態環境部頒布了《“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明確到2025年,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履責、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大監測”格局更加成熟定型,高質量監測網絡更加完善,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適應的監測評價制度不斷健全,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全面得到有效保證,新技術融合應用能力顯著增強,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效。
2021-2022年我國環境監測行業相關政策匯總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因此,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我國環境監測行業持續向好發展,市場規模及設備銷售規模一直延續增長態勢。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環境監測市場規模達783.2億元,同比增長10.2%,預計2021年可達845.8億元。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三、發展趨勢
1、“雙碳”戰略下的溫室氣體監測將成為熱點
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等一系列中長期目標和愿景已經明確,為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明確了目標、指明了方向,為整個環境監測帶來新的技術要求和市場需求。結合連續自動監測和遙感監測手段,依托現有大氣監測城市站點或區域站點,逐步增加co?等溫室氣體指標,探索開展城市和區域溫室氣體濃度監測、污染源溫室氣體和環境空氣溫室氣體濃度關聯性監測,并納入到常規監測系統中。
2、環境監測產品向天地一體化全面拓展
我國監測設備的發展趨勢將向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以滿足對環境全方面監測的要求。環境監測網絡將從省級到地級、到縣級全面覆蓋;環境監測范圍由較窄領域向全方位領域監測的方向發展,監測指標不斷增加;環境監測空間從地面向地下延伸,由單純的地面環境監測向與遙感環境監測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3、現代生態網絡體系構建將成為重點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重點進行地下水監測、海洋監測、農村監測、溫室氣體監測等網絡建設;實現全國統一的大氣和水環境自動監測數據聯網,環境監測超級站、組分站、邊界站、背景站、區域站和衛星遙感等特征性監測數據聯網,構建統一的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管理平臺。未來我國將建立基本覆蓋全國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地面監測站點,加強環境專用衛星與無人機的監測能力建設,逐步構建天地一體化的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