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省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江門市督察發現,臺山市鎮海灣等海域 海水養殖業 綠色發展不力,養殖業布局和產業結構優化不足,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及 尾水治理 推進緩慢,海水養殖業監管缺位,影響近岸海域生態保護。
一、基本情況
臺山市大陸海岸線長達302.05公里,在全省縣級市中排名第二;領?;€以內海域面積2717平方公里,占江門全市的91%,海洋資源豐富。臺山市共有海水養殖面積約31萬畝,截至目前,共排查出海水養殖入海排污口391個,占江門全市的87.28%。海水養殖業污染量大面廣且未得到有效治理,對近岸海域生態造成較大影響。2023年春季鎮海灣內5個海水水質監測點位中,有3個點位同比下降明顯。
二、主要問題
(一)養殖業布局優化不足,粗放違規養殖問題突出2021年4月,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于加強海水養殖業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地方各級政府在編制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時應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論證海水養殖規劃空間布局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規劃的協調性,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合理確定養殖規模,科學優化養殖產業結構。2022年8月,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通知(試行)》,明確要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范管控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原住居民和其他合法權益主體,允許在不擴大現有水產養殖規模的前提下,開展養殖活動。督察發現,臺山市落實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管控不到位,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意識淡薄,近年來海洋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開放式養殖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完成養殖水域灘涂規劃修編工作至今,未按有關規定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違規養殖問題突出。經統計,臺山市現有海水養殖項目中約有17000公頃未按規定取得合法用海手續,約占總面積的81%,其中禁養區范圍內仍存違規海水養殖面積約1857公頃;2020年初步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至今,海洋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養殖面積擴增約1783公頃,其中2022年底生態保護紅線啟用生效后,仍存在違規擴增養殖面積約162公頃。此外,全市已取得水域灘涂許可證的86個海水養殖項目中,仍有13個未依法依規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水域灘涂養殖許可證已到期的5個海水養殖項目中,2個現場仍在養殖,部門監管責任缺失。
圖1 鎮海灣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內存在大規模海水養殖項目
(二)大量 養殖尾水 直排,對近岸海域生態造成直接影響截至目前,臺山市共排查出海水養殖入海排污口391個,大量養殖尾水未經處理直排外環境,嚴重影響部分近岸海域水質和海岸帶生態環境。督察發現,北陡鎮北渡林場水產養殖場尾水長期直排沖口灣—中間灣嚴格保護岸段,沖刷侵蝕砂質岸線,影響岸線自然風貌,導致岸線生態功能受損,在海面上形成黑色污染帶,采樣監測該養殖場外排尾水水質無機氮達9.15毫克/升、活性磷酸鹽0.408毫克/升、化學需氧量13.9毫克/升,分別超海水養殖水排放要求一級標準限值17.3倍、7.16倍、0.39倍;北陡鎮沙灣塘村長角咀養殖場尾水直排鎮海灣紅樹林濕地公園,侵蝕紅樹林濕地,采樣監測該養殖場外排尾水水質高錳酸鹽指數達16.5毫克/升,超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Ⅳ類標準限值0.65倍。經統計,2020年以來部分近岸海域海水監測點位水質常年超標,2023年春季鎮海灣5個海水水質監測點位中,4個點位海水無機氮、活性磷酸鹽濃度同比均不降反升,大量養殖尾水未經處理直排外環境,對近岸海域水質污染貢獻明顯。
圖2 臺山市北陡鎮北渡林場水產養殖場尾水長期直排,造成砂質岸線沖刷侵蝕
圖3 臺山市北陡鎮北渡林場水產養殖場尾水直排,在海面形成黑色污染帶
(三)池塘升級改造進展滯后,尾水治理任務不嚴不實2021年12月,臺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臺山市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總任務分3年完成5.4萬畝,其中第一年度(2021年11月—2022年9月)需完成1.4萬畝,第二年度(2022年10月—2023年9月)需完成2萬畝,第三年度(2023年10月—2024年12月)需完成2萬畝。督察發現,臺山市2022年度完成養殖池塘尾水治理4000畝,2023年度完成20846畝,累計僅完成上述三年行動方案總任務約46.01%,總體任務進展滯后。其中2022年上報江門市完成的5000畝養殖池塘尾水治理任務中,有1000畝項目早于2020年11月動工建設,并于2021年9月完成項目驗收,有關部門用原有項目替代任務落實,尾水治理任務不嚴不實。
圖4 尾水治理任務不嚴不實,將早已完成驗收的項目作為任務上報
三、原因分析
臺山市及其有關部門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不夠,對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不夠到位,推進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不力,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責任缺失,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短板明顯,近岸海域生態影響問題突出。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