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至19日
是第32個全國節能宣傳周
今年的主題是
“綠色低碳,節能先行”
在基建領域
裝配式建筑因其具有
低碳環保、節約資源等種種優點
得到國家的大力推廣
受到了行業青睞
什么是裝配式建筑?
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而成的建筑。裝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建筑等,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具有節省資源、節能環保、縮短工期等優點,是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代表。
簡單來說,裝配式建筑把大量工作前置,放在工廠里完成。預制好的構件和配件,被一塊一塊送到工地上后,工人們只需要像搭積木那樣把它們拼裝好、固定牢就可以了。
作為建筑央企
中國中鐵積極
開展裝配式建筑的
模塊設計、安裝工藝、構件標準化
工廠化生產技術及配套設備研究
形成設計、生產、安裝施工成套化技術標準
建成了一批行業示范性工程
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中國中鐵力量
裝配式房屋
中鐵二局深圳公司泰豐千灣匯項目積極推進鋁模、爬架、裝配式的一體化應用,項目團隊對裝配式構件在生產、運輸和吊裝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并通過前期調研、方案優化、構件驗收、工藝學習等系列舉措,使項目裝配式建筑施工效率得到較大提升。項目部積極開展專業技術培訓,pc構件班組人員榮膺“羊城建筑工匠杯”裝配式混凝土構件裝配作業(構件裝配工)第二名、裝配式建筑混凝土構件裝配作業項目銀獎。廣州市番禺區建筑業協會、同行等先后到項目觀摩交流。目前,項目裝配式建筑施工正有序推進。
中鐵三局廣東公司承建的??谑械谒娜嗣襻t院新院二期項目,是該局首個大體量裝配式醫院項目。工程主體結構樓板采用預制疊合板、部分內墻采用蒸壓輕質alc(蒸壓輕質混凝土板)墻板構件的裝配式建造,裝配率達到50%。與傳統現澆結構建筑相比,現場施工周期大為縮短、效率高,且結構強度及使用年限不僅能滿足建筑標準,還大幅度降低材料浪費,實現了品質優良、綠色環保的理念。項目采用bim技術,實現了實體建筑與數字建筑的協同發展,助力項目整體運營管理的效率提升。
中鐵六局建安公司承建的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永靚家園項目共計應用各型預制構件19960塊,預制率為40%,裝配率為51%。項目部專門成立了裝配式建筑創新工作室,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和科技攻關活動,應用裝配式建筑轉換層施工工法、裝配式建筑螺栓式工字鋼懸挑腳手架施工工法等7項新工法,有效解決了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問題。施工中,項目部將bim技術與裝配式建筑應用研究作為主攻方向,將建筑、結構、機電進行一體化設計實現了安裝工程管線預埋與pc構件預制的統一結合與優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中鐵電氣化局北京建筑公司承建的新城佳苑裝配式住宅項目是南京市江寧區重要民生工程。8棟住宅均有24層,5層以上為預制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樓板、樓梯、墻等構件就像是一塊塊“積木”,經工廠提前預制加工后運到現場,按照設計圖紙如同“搭積木”一樣進行拼接。對比傳統施工,裝配一層樓僅用6天,一棟樓全部完工也只用了5個月,且單棟樓用工量最多不超過50人。此外,裝配式也極大減少了現場濕作業及揚塵、廢氣廢水的排放,從源頭上規避了許多安全質量環保隱患。項目先后獲得“江蘇省建筑施工標準化星級工地”“南京市優質結構工程”等榮譽。

中鐵建工旗下中鐵裝配參建的雄安新區建設者之家一號營地項目,規劃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7萬平方米。項目建筑全部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90%以上的裝配式部品部件均由中鐵裝配的智能云工廠生產制造。雄安新區建設者之家項目,是積極響應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新區建設人員服務保障的號召,按照“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則,為參與容東建設的相關單位管理和勞務人員提供臨時性辦公、居住、生活服務、教育培訓、基本醫療和急救等綜合服務保障功能的集中場所。建筑內部水、電、暖、通訊、各種配套的生活需求服務一應俱全,可容納8000人入住,實現不出園區的一站式服務。

中鐵大橋局率先提出“將水上施工轉變為陸地施工,將單一施工轉變為工廠化施工”的方法,并研制出了眾多橋梁裝配式產品及相關設備,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大節段梁體施工是裝配式梁體發展的典范。隨著起重設備能力提升,大節段整體吊裝方法越來越多地用于梁橋建設,它減小了拼接縫的數量,將制造及主要的控制工作轉移到制造廠內,從而降低現場控制的難度,有利于保證施工質量、提高施工速度。
中鐵大橋局深中通道智慧梁場,在認真總結原廣深沿江高速項目和港珠澳大橋預制梁場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行自動智能化、工廠化及裝配化的建設理念,積極應用物聯網+、bim及信息化等技術,實現模板自動化、鋼筋部品化及混凝土生產智能化,打造出國內最先進的梁場。
中鐵北京工程局一公司和若鐵路項目位于沙漠,施工難度大,修建路段多為流動性和半固定性沙丘,沿線降雨量小、蒸發量大,工程質量不易保證。為提高工效和施工質量,項目部根據全線橋墩結構類型少且多為低高度墩,適合推廣應用橋墩裝配式結構的特點,將承臺、墩柱和蓋梁分別在預制場進行預制,再運到現場進行組裝。不僅節約模板,減少施工占地,合理減少施工工期,而且施工速度快、干擾小,質量也能得到保障。期間,項目部總結形成了一系列新工法,獲得陜西省省級工法、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首屆微創新技術二等獎。
作為全國高鐵建設中首次大范圍采用裝配式施工的項目,中鐵上海工程局鄭濟鐵路濮陽至省界pjsg-i標段裝配式橋梁下部結構采用大量創新預制工藝和結構。普通的橋墩就地施工,周期較長且對工地周圍環境、交通影響較大,而裝配式橋墩則具有材料使用效率高、工廠化作業工期短、綠色環保、施工安全性高等優點。裝配式一體化施工技術的應用,大幅提高了高速鐵路橋梁的施工效率,實現了節能減排、縮短工期、減少人工、提高工效的效果。
裝配式車站
中鐵建工北京分公司承建的雄安站是全國首例采用裝配式站臺吸音墻的站房,通過引入裝配式技術和多孔吸聲材料,在減少施工污染的同時降低噪音影響。裝配式站臺吸音墻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與雄安站整體清水效果相匹配,簡潔大氣。雄安站裝配式施工范圍包含9—11站臺承軌層至站臺層裝配式站臺主體結構、8—11站臺預制吸聲站臺墻站臺結構型式為框架結構型式。其中包含預制疊合梁、復合吸聲墻板、桁架鋼筋疊合板、spd預應力空心板、預制帽檐等五種預制構件,整體裝配率達到80%,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由中鐵上投總承包、中鐵四局承建的青島地鐵6號線可洛石站是全國首個全方位裝配式地鐵車站。該車站的底板、側墻、頂板和中板在工廠預制后運輸到現場,再通過采用160t智能龍門吊+坑內分離臺車進行拼裝作業。相比傳統工法,裝配式車站具有建造速度快、氣候條件制約小、勞動生產率高、工程質量優、施工用地少、節能環保等優點。該技術不受冬季施工環境影響,可降低對城市道路的交通干擾,降低噪音、揚塵,將施工對城市環境的影響降到極低。
裝配式構件
中鐵八局自2010年涉足地鐵管片業務以來,歷經10余年發展,已成為西部地區最大、位居全國前列的地鐵管片供應商。由中鐵八局自主研發、運行的“智能制造平臺”在國內多條超大批量地鐵管片生產線上成功運用。2016年,中鐵八局建成投產首條pc構件生產線,擁有西部領先的智能生產線及堆碼場地2萬余平方米。以此為基礎,中鐵八局大力拓展地鐵管片、地下管廊、管溝等市場,于2017年成功試制西南地區首件“一箱三室地下管廊”。后與荷蘭mecal公司、四川省建筑業協會、成都交投等單位密切合作,迅速實現“三艙大斷面地下綜合管廊”“120米2兆瓦超高鋼混結構風電塔筒”“彩色混凝土陶粒吸聲板”“裝配式橋墩”等新產品開發,完成國內最高等級的c85型混凝土試配并成功運用?!?20米2兆瓦超高鋼混結構風電塔筒”技術在國內的首次使用,填補了國內風電領域混凝土塔筒體外張拉技術空白,獲中國中鐵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中鐵工業旗下中鐵科工勇于創新,將數字技術、北斗導航引入新裝備研制,借助架橋機、運梁車、龍門吊等領域的優勢,經過工藝優化、技術創新,研發出一系列裝配式建筑施工裝備,引領裝配式施工裝備技術變革。
2021年,中鐵科工聯合中鐵建工經過一年多的攻關,研制出國內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赤沙號”。該機器人由安裝的72個傳感器和50個攝像頭共同構成了“網絡中樞”,使其更加智能化;由32個輪胎組成的8條獨立活動的“腿”,可以橫向、縱向行走,獨立伸縮,爬坡過坎,跨層施工,與塔吊、現澆等施工互不干擾,如同靈活自如的“大蜘蛛”,實現了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目標。以往需要幾十人施工的工程,現在僅需1名司機和1名指揮員即可。
2022年年初,中鐵科工自主研制出世界首臺樁梁一體架橋機“共工號”,實現了引孔、打樁、架梁、拼裝橋墩全套“空中”作業,引領橋梁建造技術進入3.0時代。2022年4月,中鐵科工國內首創研制出全裝配式地鐵車站拼裝工藝及設備,應用于深圳地鐵3號線四期坪西站建設,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革新了地鐵車站施工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