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13日正式公布。方案提出,推進綠色低碳建造。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30%以上,新建政府投資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達到一星級以上。2030年前嚴寒、寒冷地區新建居住建筑本體達到83%節能要求,夏熱冬冷、夏熱冬暖、溫和地區新建居住建筑本體達到75%節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體達到78%節能要求。推動低碳建筑規?;l展,鼓勵建設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鋼結構住宅,到2030年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40%。
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而成的建筑。
在諸多應用案例中,裝配式建筑顯示出明顯的優勢。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任慶英舉例說,河北雄安市民中心要在4個月內建成,按照傳統的建筑模式幾乎是不可能的。而通過在工廠裝配的方式,該項目按期完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一些“平戰結合”的應用案例中,裝配式建筑同樣優勢顯著。任慶英以深圳會展北國際酒店為例說,項目遵循快速建設的原則,既符合疫情時作為隔離酒店使用的要求,又兼顧疫情后作為周邊資源的配套建筑,盡量少改動。
裝配式建筑也讓建筑業的數字化有了更多可能。任慶英舉例說,通過一個二維碼,所有工廠出場的零件和構件信息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標識,現場安裝人員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追溯產品和安裝位置等信息。
在中建三局成都彭州龍興寺城市更新項目中,基于裝配式建筑的數字化應用隨處可見。包括智慧ai慧眼、設備智能監測在內的84項智能化設備,涉及安全、質量、技術、進度、設備、勞務、物資、綠色施工等8個方面。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超過25%,裝配式建筑建設面積累計達到24億平方米。